「花香独傲雪;羞与野花群;宁葬霜雪中;誓不染污尘」
董若兰祖居于大旗头村。今广东三水乐平镇内,父亲三代,均是饱学之仕,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对读书人诸多歧视。蒙古政制对民族分等级,蒙古人高高在上,不同民族分为四等,汉人中尤以南人最低下。职业分为十等,“儒”排行为九等,在“娼"之下,最下贱为“丐"正如现代人所说,“读书人真是高人一等”。正是元朝对读书人的讽刺,元朝“儒"的地位只在“丐”之上,在十项等级中,真的只就是高人一等。董若兰父亲是南方人又是儒生,当时所受蒙古人的压力与歧视,大家便可以理解。空空书生也是三水人,但他与若兰同郷却不同村。但亦算同声同气的广东人。乡里异地相逢,自然是多了几分亲近。
儒生在元朝社会地位卑贱,读书人受人轻贱,难以生存,父母亲在家里开了一间小食店,卖一此糕点及豆腐干等,一家人齐心合力,生活勉强能够维持。若兰尚有一弟一妹,弟弟比她小三岁,名董一凡,妹妹则比她小五岁,取名董若希,父母亲均是知识份子,平常工作之余,一有空闲,定必教她们读书写子。他父母亲均认为救国不能只说空话,除了猛将雄兵之外,还必须要有学识之仕出谋献策,運帷唯握,這样推翻胡虏才有希望。一家清贫辛劳度日,却乐也融融。其中若兰更是聪慧过人,深得父母真传,十二岁便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诗词歌赋,朗朗上口。
就在她十七岁那年,噩梦便告开始。一天,两蒙古流氓在她家店内醉酒闹事,见若兰美貌,两人便对若兰污言秽语,毛手毛脚,她母亲维护女儿,與他们争执,却被两流氓活活打死。当时众人合力把凶手擒获,送往衙门,狗官张应东判了误杀,罚蒙古流氓五両银殓葬费便释放了。若兰之父董有贤悲伤之余,亦觉心中愤恨,为什么蒙古人杀了汉人就只赔赏几両银便草草了事。他一时气愤想不开,刚好在闹巿遇上其中一名凶手,两人先作理论,继而动武,董有贤敌不过蒙古凶徒,被打得遍体鳞伤。更被人穷追不舍,他逃命中拿拾起石头拚命回击,蒙古人避开了,但鬼掩眼般的撞在一棵大树上撞死了。汉人误杀了蒙古人,当然是全村轰动,狗官张应东收了好处,也不用审问,直接判董有贤斩首示众,董若兰亦被判入狱,暂且收监等候上级发落。
在短期中家遭恶变,母亲被杀,父亲被斩首示众,姐姐在囚,已然家破人亡,铺店也被官府没收,兩兄妹被迫流落街头。当时杀蒙古人是大逆不道之事,乡里也不敢施以缓手,怕被牵连惹禍。董一凡兄妹两人,只好自力更生,一凡在码头作苦力,赚些碎銭,两兄妹不足够糊口,长期是饥寒交迫,半年后,姝妹若希因病逝世,剩下董一凡一人孤苦零丁,当时若兰身在牢里,只有十七岁,妹妹若希死時剛滿十二岁。她说到这里,憶起悲伤往事,已泣不成声,泪如雨下。书生忙把手拍递给她,欲安慰几句,却不知何以启齿。
小殷怜悯的说:“董姑娘不要哭泣,先把经过说完,后来妳又如何做了皇爷府内之侍婢?"董若兰用书生的手怕抹去眼泪,书生此时也取了些水递给她,她喝过后便继续回忆起她的悲惨经历。据她说当时朝政腐败,制度残缺不全,像她们这种所谓从罪犯,一般一年半载便可放出来,如果有亲人花银両疏通的话,十天半月便可释放,但狗官张应东收了蒙古人的好处,就是不释放她。九个月后,若兰被判到四皇爷府当奴婢,当她被带离故乡时,弟弟董一凡已失踪多时,不知去向。她一个弱女子远别故乡,长途跋涉,受尽风霜,几经波折,终于到了四皇爷府邸。
在四皇爷府中,虽然是为奴为婢,工作辛劳,但有吃有穿的,总比在监牢时不见天日,终日与老鼠昆虫为伴好上百倍。但离乡别井,家破人亡,弟弟又不知去向,辛劳之余,晚间只有偷偷饮泣。在府中过了数月,此时若兰已十八岁,长得婷婷玉立,美丽自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四皇爷窥见她的美貎,欲纳她为妾。说到嫁与王爷为妾,其它丫环羡慕也羡慕不来。但她却坚拒不从,苦于身不由己,只有含泪任人摆布。下人为她准备,斋戒沐浴,就在房内装身穿喜衣的时候,她心灰意冷,一个弱女子亦无从反抗,留下绝命诗,便悬梁自尽,决定了此残生。
小殷及书生聴得她命途如此坎坷,心生同情之念,小殷好奇的问:“那绝命诗妳还否记得,后来又是如何得救。”董若兰点了点头,咄泣的把当时所写的绝命诗读出来:“花香独傲雪;羞与野花群;宁葬霜雪中;誓不染污尘。"
书生赞赏的道:“真是好诗,意景清高,气节高尚。霜雪不染污尘,姑娘幽雅脱俗,傲立霜雪中,真是最贴切不过。"若兰谦虚了几句,便接着说出她的痛苦经历。她悬梁自尽,以为从此一了百了,谁知命运弄人,危急中给管事发现,医师把她救醒过来。书生插嘴的道:“真是谢天谢地!医师叫什么名字,真……真该好好感谢!"若兰幽幽的道:“这医师姓白,也是汉人,当时我被救醒的时候,对他有怨恨之心,再要寻死,他诸多劝喻,我才回复生存意志,最重要是在我将死的一刹那,遇到父母对我斥责,怪我太自私,不能弃弟弟于不顾。我确未尽姐姐的责任,心中有愧,白医师看过我的绝命诗,怜我苦命,便上报我有恶病在身,身体虚弱,他替我医治期间,令我有了喘息思考的机会,过了十多天,四皇爷起程上“大都”参加祭奠。一去半年有余,回来后,侥幸再沒为此事纠缠,相信是早已忘记了。”
我在府中继续当奴作婢,一混已过了七年多。晚上思乡情切,往往以泪洗脸。正苦脱身无计。天可怜见,前天各位英雄到皇爷府一闹,要带姫妾同行,姫妾门争相推辞,我便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动请缨。多总管正是不知所措,却又不能蛮来,任何一个王妃他也不敢得罪,听见我自愿代替,自然是欣然答应,以后的事,两位英雄好汉比我知悉更为详细。小女子身世飘零,今后是福是祸,全赖两位英雄安排了。"说罢起来盈盈一拜,两人听若兰把身世经历说罢,心中均替她婉惜,天道不全,黎民受苦,何况是身世飘零的柔弱女子。
正是:刚出狼窝进虎穴;才女含泪说坎坷;父母双亡妹又丧;人生苦难何其多。
两人同情苦兰的遭遇,正自思考如何为她解困。若兰对小殷恭敬的说:“殷小侠为朋友甘愿服下毒药,真是义薄云天,想必定是性情中人。武林中人锄强扶弱,急人之难,未知小女子诗中所求,少俠是否能够答允?"小殷回想她所写的四句诗,怕有所误解便说道:“若兰姑娘诗中不是说姑娘爱国之丹心未变,要我们不要忘掉同胞互相扶持的义气,为妳解决思念故乡的愁苦吗?相信我不致于曲解诗中之意吧!這样吧!姑娘若是决定离开皇爷府,我们可以赠妳充足金银,作回乡盘川之用。"若兰却不断的摇头说:“你们给我银両作盘川,只是施舍之恩,却未尽同胞之义,更不要说解思乡之愁了!”两人奇怪,书生便问:“董姑娘的……言下……之意……意思,如何才算解思郷之愁,还请董姑娘明……明示。"书生一紧张,说话又吃几次镙丝。
其实小殷想一想已明白她的心意,生逢乱世,理应如此。若兰幽幽的说:“三水离此千里沼沼,道路不靖,鬼多人少,试问一个弱女子如何有此能耐,避开凶险,平安到迖,再说,身上金银越多,危险便相对大曾,即使到了故乡,奸险小人当道,狗官张应东见钱开眼,还有那些蒙古流岷,他们会让我安稳过生活么?你要是给我钱便了事,这并不是在帮忙,只是送我上黄泉路无疑。正所谓好心当坏事,你们乾脆把我杀了算。"殷迖豪心想这姓董的女子果然是心思细密,看似柔弱,但词锋咄咄迫人,言之有理,令人无从辩驳。
小殷微笑道:“董姑娘好厉害,一首诗只得四句,总共有廿个字,看似简单,却给我们出了几个难题,今天我们是初相识,先倾谈至此,姑娘所求我们日后再从长计议,总不会令姑娘失望,先让我好好思考,定必找到可行之策。”董若兰高兴的说:“殷少侠是大智慧之人,一定会有妥善安排,我静待少侠之佳音!小妹尚有一情求,能否安排我迁往其它地方,我一个女子与蒙古人共处一室,多不方便。”书生同意并热心的说:“对,是诸多不便,我再……再给妳安排。唔!倘若妳不介意,就住在我旁边的小屋吧,大家可有个照应。"董若兰微笑的说:“不是照应的问题,是妳要监示我,怕我逃跑或到王爷府报信,是不是?"“姑娘,我们大家是汉人,是友非敌,姑娘不要多心,要是妳真要逃跑的话,我可减少很多麻烦,便再不用为解妳思乡愁而头疼了。"殷迖豪补充的说。
小殷暗中对书生说:“我们不能相信她一面之词,劳烦你到皇府先打听清楚,我们再从长计议。"再好奇的问书生:“你一向口齿玲利,为什么今天却一反常态,相信美貌女子你亦不会小见,不至于如此吧!”书生却呆一呆,带歉意的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她看着我,我便感到紧张,心跳加速,也许是近几天为你中毒之事感到心神恍惚吧!我想明天便会没事了。"殷达豪微笑的说:"苗窕淑女,君子好求。是最正常之事,何况姓董的姑娘真是秀外慧中,才情洋溢,有什么不好意思!"书生急忙否认:“男女之间之事,我早已是心如止水,自少便立志为国为民,以驱除胡虏为己任,殷兄弟是否想多了。”
::第二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