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娱乐 > 往事如烟:古城篇

第一七一章人生意义(完本)

往事如烟:古城篇 天下归 2024-12-07 11:23
第一七一章人生意义(完本)
解铃还须系铃人,方芳决定自己来面对这一切。首先,她要去找林娇阿姨跟她解释清楚。她知道,如果让宋猛自己去解释,是如何也解释不通的。她要请求林娇阿姨真正原谅自己,如果她能原谅自己年轻无知的话,自己跟她的这一页将永远地翻过去,她方芳说到做到,绝对会在心里承认她这个好舅妈。
  再有,她要为自己的鲁莽继续买单,必须找到继父,跟他解释清楚这些全都是自己的原因。她要当着他的面将自己这些年的心结完完全全地解开。他能原谅就原谅,实在不原谅自己,那也没啥好说的,方芳决定一辈子也不再跟他们,尤其是周正举产生任何瓜葛。
  孩子终归是个孩子,她没想到跟周正举一说,继父就相信了八九分。是啊!自从跟方兰结婚后,宋猛很少跟她有联系,再有方兰也不会上网,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只因当时在宴宾楼时,听到林娇那一通诉说,自己压不住心中的火气,现在想想,还真是冤枉人家方兰了。
  他看着满脸泪水的方芳说:“孩子,你啥也别说了,我都知道,你为你妈好,你甚至瞧不上我,但孩子你要知道,这是我跟你妈妈之间的事情,希望你不要搀和进来!明白吗?”。
  方芳点点头说:“我明白了,爸!”,这一声“爸”,饶是周正举是铮铮铁汉,也是满眼泪水在打转。皇天不负有心人啊!看来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这孩子终于肯叫自己一声“爸”了。
  周正举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就在宋猛将古城方志所需要的农牧部分内容编撰完成并报市地方志编委办以后,市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又召集农口的部门负责同志到一起,研讨古城农业三十年的发展变化,拟在古城方志的基础上,整理出版《古城农业发展三十年》一书。
  接到此任务后,宋猛不禁想到:是啊!三十年了,市里工作千头万绪,竟然还组织如此大规模的编撰力量,集中整理并编写古城这三十年的发展变化,无非是要给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历史来一个阶段总结。可是自己呢,已近不或之年,我为何不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许多事情也记录下来呢?纵然不能像那些名人一样写成传记,也不能像那些小说家一样写成小说,但也算是给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们来一段岁月的回忆吧!
  说干就干,宋猛在工作之余,便开始潜心创作起来,他要将这三十年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往事尽可能地记录下来,不求著书立传,不求写成小说,只为让自己放松心情之时能够有些回忆,就当做是写给自己在古城飘泊这些年的陈年往事吧!
  宋猛在心里定下目标,那就是争取在《古城方志》、《古城农业发展三十年》集辑出版之时,也准备将《古城往事》完稿,算是给自己多年来的学习和工作做一个小结。
  没想到,宋猛跟林娇一说这事儿,林娇便泼来一头冷水:“就你,还想写小说,还出书,做梦吧你!好好上你的班,别没事找事玩啊!我看你真是吃饱了撑的。”。宋猛也知道林娇希望自己更务实一些,但这些虽然是非常诚恳的话,对宋猛而言却无异于强有力的打击,搞得宋猛没有心情跟她往下说了。我自己想写点东西还有错吗?宋猛有些想不通。
  随着他的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他实在想找一个人说说,跟现实中的人谈,也怕得到跟林娇一样的当头棒喝,可是网络上,自从知道菊姑娘是方芳后,已经好久没跟她联系了。就连上次宴宾楼聚会那件事情,他知道也是方芳低下头来跟林娇好说歹说才把她哄得消停了些。他担心因为这个网聊再引起什么事端来。
  可是,没有人鼓励的创作实在是过于艰难。他想,既然林娇已经原谅自己在虚拟世界里的一些言谈,只要自己把握住,不再跟方芳胡说八道,应该问题不大。于是,宋猛将这一想法跟菊姑娘第(方芳)说了,她表示非常支持。
  方芳听到舅舅有此想法,她在心里为他高兴,鼓励他说:“是啊!发生在你身边那么多往事,是该写写了,况且你文笔还不错,应该能行,祝你成功!你的书写成后,我要当第一个观众!”。
  宋猛心想,那哪行,我这儿还有林娇呢,但他嘴上却说:“没问题,希望到时候多提宝贵意见!”。
  方芳心想,他会不会把妈妈也写进他的这些往事里呢!因此她问道:“你会把我写进你的书里吗?”。
  当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后,方芳更是日夜期盼着《古城往事》的问世。
  有了编撰《古城方志》时搜集的那些资料和照片,宋猛根本没有费太大的劲儿,《古城农业发展三十年》的相关材料也准备就绪了。宋猛很快就将照片和电子版的材料发到市档案局的邮箱里了。
  令宋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市直农口十多个部门上报的材料,多数都经过了返工,而唯独农牧局的一次通过。负责《古城农业发展三十年》编撰工作的市档案局主管处长非常满意,他将市农牧局精心准备相关材料这一情况报告了主管市长,主管市长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对农牧局再次提出表彰。
  农牧局长发现,自己现在是越来越离不开宋猛了,这家伙似乎能钻到人心里面去,他写的材料总是自己想说的,他做的工作全是自己心仪的。闲暇之时,他又琢磨起宋猛其人来,还真是觉得可惜了眼前这个好小伙子。他如此有才,而且能干,却永远只能是工人身份。当年如果不是自己大胆起用并破格提拨他为办公室主任,那么他还只能是默默无闻地在办公室里打打杂,收发个文件,发送个通知什么的。
  最令局长难以释怀的是,自己终将有调走或是退休的那一天,到那时,新来的局长会如何待他还不得而知。
  带着这种不安和疑问,局长又找到了市委组织部,咨询现在是否有转干方面的政策。得到的答复是,现在干部选拨任用条例有着严格的程序,不再像以前了,因此像他这种情形应该是没有机会了。因此,宋猛既然是工人身份,那么在机关单位只能是工人了。如果局里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虽然也可以聘任为管理人员,但仍然不能改变其身份。
  局长做的这些,宋猛一点儿也不知道。因为,他现在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古城往事》的创作里了。他要将这些年的往事全部记录下来以告慰自己。尽管这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谈不上什么轰轰烈烈,但也能算得上有起有落了。他曾经在心里也拷问自己,到底要不要为这个身份的问题纠结下去。思考的结果就是:如今在公务员学历越来越高的时代,自己一个机关工人,竟然能够被局里突破所谓的身份限制,破格聘任为办公室主任,这就足够了,这已经完全证明了自己的自身价值。
  对于这一点,宋猛非常知足,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像那些经常替自己惋惜的同志那样,他们总是觉得你宋猛不过就是一个工人,平时只要老老实实地做一些工人“份内”的事情就好了,根本没有必要去考虑什么机关的大事小情,否则就是非要将自己“鸡立在鹤群里”了。但是宋猛觉得,不管什么身份不身份的,只要自己有这样一份能力,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更何况现在局里将他推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那么他无论如何也要想法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而不是在机关混日子。
  虽然从军时当将军的梦想破灭了,但是宋猛依然是好样的,现在回到地方更是如此。有时他就在想,如果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理的话,那么“不想当干部的工人也绝对不是个好工人”,应该同样有道理。当然,最终当不当得上将军,仅仅不切实际地想一想肯定不行。同理,能不能成为干部第(公务员),同样也要受到这样和那样的限制。宋猛只是觉得,如果连这种大胆追求上进的想法都没有,或者连必要的准备都不去做的话,那真的不是一个好兵、一个好工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如此说来,当年在部队时,自己应该称得上是一个好兵,今天转业到地方,又完全算得上一个好工人。其实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感觉。宋猛想到这些,心里非常坦然。就像现在,自己虽然没有那所谓的“干部”身份,但仍然在农牧局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仍然能够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时常在想某位哲人讲过的话,人生就像是在画一个圆点一样,从哪里起,就到哪里止。中间有再多曲折,但终归还是要回到原点一样。正所谓,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本也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那种人为制造的身份和等级观念,暂时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但宋猛紧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那种情形终有一天会消失殆尽。有着这种追求,有着这种信念并为之奋斗的人们,无论他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他的人生一定会很精彩。
  在古城地方志第(1979—2009年)及《古城农业发展三十年》相继出版后,宋猛也完成了50多万字的《古城往事》初稿,他将这几十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倾注于笔端,他发现这些年的生活还真的很有意义。原本只准备打印并留存下来,闲暇无事或者退休之后能给自己多一些回忆的东西。但是在菊姑娘,也就是方芳的一再劝说下,他终于鼓起了勇气,将《古城往事》发到网络上,他将自己码成的文字精心编辑成一个个章节的电子书,并在序言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类似古城一样的三、四流小城发展相当迅猛,数量之多、变化之大,让人应接不暇。生活在这类小城的居民又是数以亿万计,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就如同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本文只是摘要叙说了主人公宋猛、林娇、方兰、汪晓艳等等这些普通人物身边的一些故事片断,他们虽未开拓什么惊天伟业,更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拥有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人生。但生活本身就是如此,就是众多类似他们这样的普通人物相互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叫做人类社会的大网。每个人每天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循一定的法则,跟其他人和平共处、有序前行。否则,这张本来已经够大够密的网络就会因为矛盾突出,导致左涌右突而自行断裂……
  看着那《古城往事》电子书的一个个章节,一个个段落,虽没有闻到那种油墨之香,但宋猛内心也是激动万分。他在心里感叹社会发展得太快了,如果搁在过去,这五十多万字的手稿,光是抄写下来就得用掉好几千张纸。而现在,网上电子书何止千万,人们可以竞相挑选自己喜爱的电子书来读,当真是快捷多了。那种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日子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