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娱乐 > 黄泉旧梦

第二百四十三章 宋主大惊

黄泉旧梦 长毛的山芋 2024-12-22 12:05
第二百四十三章    宋主大惊
  汴京皇宫。
  唐朝灭亡之后,出现了五代十国。以黄河为中心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而在中原大地上,如长江、两广、东部沿海、西部四川等广大地域更是出现了大大小小如越、西蜀、南汉、北汉、南唐等十个国家。而五朝之中最后一个朝代后周时期,周国大将军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宋国。在位数年间不断平定了国内的反动势力,更是励精图治攻下了西蜀、山越、南汉等几个国家。整个长江以北的地区全部占领。
  现在唯一苦苦支撑局面的只有北汉和南唐。北汉和契丹结盟,赵匡胤中原政权并不稳定,也不去动北汉,而南唐在李煜的苦心经营下,军事实力虽然不如宋国,但经济财政上却超过宋国,与宋国国力相比,只差分毫。若是宋国想完胜南唐非四十年苦功不可。
  此时的汴京已经是一派繁荣的景象,虽然不如唐国国度金陵城那么繁华,但是从北边来的契丹马贩,从南边来的唐国富豪,从西域来的异族商人,络绎不绝。
  而一匹马在官道上策马狂奔着,所有的百姓都纷纷避让。
  在这繁华的都城中敢策马,按照大宋的刑罚来说要被斩首。而且一视同仁,不要说达官显贵,就算是在陈桥帮助宋国皇帝赵匡胤兵变成功的晋王赵匡义都不敢如此。可是所有的人都默契的沉默起来,因为这个骑马的是个北上插着黄旗的官差。
  因为汴京属于黄河中心,离宋国的敌人契丹和北汉不远,再加上南方还有一个军事经济足以匹敌的唐国。为了时刻关注前线的战事。所以宋主赵匡胤在制定刑罚的时候,对于不能在都城官道上骑马中有备注,意思是除非是前线的战报。
  因此无论是从契丹与宋国边界而来的北方战报,还是从南方而来有关南唐的战报,皆能不受大宋律法的管辖,而且在都城中行马的时候,无论是禁军还是百姓一律让开道路。否则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亲王达官全部处以极刑。
  只见马上的官差还算有些良心,虽然有在都城内行驶马匹的特权,就算撞伤人也不会承担责任。但是他还是一边骑马一边大声呼喊着:“让一让,前方有奏报!”无论是附近的商贩还是旁边巡逻的士兵都纷纷避让。
  到了宋朝皇宫处,侍卫拦住了骑马人。
  因为无论是什么大事情,哪怕就是唐军或者契丹大军攻入汴京了,也不能在皇宫内骑马。
  马上的官差很快便下了马,将马交给一个侍卫保管,然后将身上的兵器解下来交与侍卫,并且拿出一封奏报,只见奏报上盖的是江南水军大营前军统领的将印。侍卫核对了一下章子,确实为真的,于是前去通报值班的黄门。黄门太监立马赶去大殿通报去了。
  此时早朝刚刚下了,所有的大臣全部回家了。太监询问了许久才知道宋朝皇帝在御花园。
  于是黄门太监马不停蹄连忙又赶往御花园,在御花园中恰好碰到了和晋王一起赏花的赵匡胤。
  “奴才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拜见晋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赵匡胤正赏着风景谁料被人打扰心中自然是不喜的,只是赵匡胤也是大宋的开国皇帝,一代明君又岂能和一个太监计较呢?
  晋王在旁边也看出了皇兄的不悦,于是责问黄门太监道:“你这奴才怎会如此慌张,你可知道你却扰了皇兄赏花的心情。今日你若是无事传入这御花园中,那便是欺君犯上,脑袋今日可是休想在提回去了。”
  黄门太监听得魂不附体,脑袋在地上咚咚咚的磕着,不到一会儿,地上就出现了一道血痕。此时赵匡胤的皇子,赵德芳看不过去了。赵德芳宅心仁厚,闻名于整个皇宫。虽然此时北有契丹大汉,南有南唐,所以赵匡胤也没有立过太子,但是因为赵德芳不仅对父亲孝,对兄弟悌,对百姓爱,对朋友仁。所以赵匡胤不止一次当着大臣面说要立赵德芳为太子,只不过赵德芳谦让,说是战事吃紧,国家尚未统一。等中原统一之后在议太子不迟。虽然最后赵德芳并没有按照赵匡胤的愿望当上宋国第二任皇帝,但是被封王的赵德芳因为德行传遍大宋国被人称颂为贤王,史称“八贤王”。
  黄门太监并无过错,若是因为仅仅是打扰了皇帝赏花而丢失了性命,那也太不应该了。
  赵德芳此时站出来道:“好了,你不要再磕了,误了正事才是对皇上的大大不敬。”
  这句话虽然是严厉的说出来的,但是里面圆场的意思非常明显,黄门太监也知道这一点,他感谢的目光看着赵德芳,赵德芳却是在父亲和叔父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对他微微一笑。
  皇帝赵匡胤金戈铁马几十年又岂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在想着什么,只是乱世武治,盛世文治。此时正值宋国创国之时,南有大唐,北有契丹,国内并不太平。为了镇压所有的反对势力,势必刑罚和措施上稍微严厉一些。而自己有心在有生之年,灭唐伐汉统一中原,到时候大宋一片安详,赵德芳有此贤明,日后宋国必然能长治久安。
  赵匡胤却是笑着对晋王赵匡义道:“皇弟,朕这儿子却是好性格啊。日后若是继承大统,再加上有你这皇叔辅佐,我大宋必兴。”
  晋王赵匡义看着赵德芳,眼中杀气一闪而过,而面上笑容不减道:“皇兄所言既是,皇子有如此仁义,日后必定是个明君。”
  赵匡胤看着赵德芳笑道:“德芳啊,你的仁义之心朕也知晓。朕有心立你为太子,你却一直推脱。也罢,现在国家还不稳定,契丹、汉、唐三国虎视眈眈。朕希望有生之年为你打下一个太平的江山下来,你的太子之位朕便在统一中原后再行商议。只是朕不想委屈与你,你有贤明,却还是一个皇子的身份,这说不过去。你在民间一直很有声望,人称贤王。朕就如你所愿,封你为秦康惠王,让你真真正正做一个百姓心中的贤王,你今后就统领工部、刑部、户部三部。这三部最贴近百姓,让你如愿的为百姓做主。另外工部、刑部、户部从尚书以下所有的人员皆有你安排。”
  “皇兄!”晋王有些不安道:“皇兄封皇侄为秦王,这一点皇弟我不反对,但是六部自前朝以来分工明确,六部尚书直接对君王负责,从未有过一人统领三部的先例出现。至于官员变动情况一直是有吏部掌管,这恐怕有些不妥。”
  此时刚刚被封为秦王的赵德芳也跪下道:“父皇不可,这有悖于数朝传下的祖制,请父皇不必考虑儿臣。”
  赵匡胤摇摇头笑道:“皇帝,自从丞相年老辞官后,丞相一职一直是由皇弟担任。只是现在内忧外患,皇弟和朕一样,也是心力交瘁。外事混乱,北部契丹数十万大军压境,而北汉也佣兵十万不容小视。为了抵御北方强族的金帆,我大宋已经在北部投入了四十万大军了,而南边唐国的韩云在长江一带更是布下了三十多万大军,而且唐军的水军胜于我们,我们的水军大部分在淮河,长江地域只有治王的四万水军,且这个地方已经算是唐国腹地了,我们实在没有心力在去管理国内之事了。德芳虽然仅十七,但是宅心仁厚,轻徭轻赋,必然能够处理好政事。”
  他转过头对赵德芳说道:“德芳啊,本来若是父皇我打算历练与你,应该命你监国的,负责大宋所有的军政要事。但是现在我和你皇叔要应付北边的契丹和南边的唐国,必须要用到礼部、兵部和吏部。等大事稳定起来便将军政大事交给你历练。”
  晋王此事想要转移视线,于是对赵匡胤道:“皇兄,这些且以后再说,眼前这还跪着一个奴才呢?”
  赵匡胤点了点头,确实这里跪着一个黄门太监。赵匡胤被人打断了欣赏园艺虽然心中不爽,但他也是明辨事理,这个太监不可能张着两个脑袋,玩了命的去丢。
  他严厉说道:“你究竟有何事?”
  黄门太监此时才缓过神来急道:“圣上,边疆来了战报,正在皇宫门口等候。”
  赵匡胤连忙问道:“是契丹那边的,还是唐国那边的。”
  黄门答道:“守卫的士兵核对后说是江南水运统领发来的,应该是唐国的战报。”
  赵匡胤连忙说道:“快,去将战报取来。”
  不一会儿,黄门取来了战报恭敬的递给赵匡胤,赵匡胤缓缓的翻开战报,只是看了一遍,大骂:“赵飞这个混账东西,急功近利,这次看来整个长江要都要被唐国夺回了。”
  赵匡义拿了战报一看,也是异常生气了:“当年皇兄仁慈,看在他是我们侄子份上,免了他的死罪,让他戴罪立功,其实是为了让他率领水军在唐国的腹地牵制韩云的兵力,让韩云不可妄动,这唐主亲征,必然是有备而来,又岂会如此轻易的被困,这赵飞必然是中计了。”
  赵匡胤点了点头道:“皇弟所言真如朕心,若是有这四万大军在,必然金陵危在旦夕,韩云虽然有三十万大军在手,但是怕孤军深入后,金陵被攻,不敢出手。若是这四万大军全军覆没,韩云便再无顾虑,淮河以南难以抵挡。传旨下去,让淮河以南所有的军队支援赵飞不得有误。”
  赵匡义身为下去布置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