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娱乐 > 东疆之水

第14章:浪尖上的非遗(上)

东疆之水 扬帆启航 2025-03-18 19:09
柴油机突突的轰鸣声里,林春燕的塑料凉鞋还卡在齿轮间。她瞪着杜明蹲在甲板上修理发动机的后脑勺,忽然抓起沾满油污的抹布往对方肩头一甩:“文化顾问要穿西装还是列宁装?”
杜明头也不回地拧紧最后一颗螺丝:"穿你上个月偷剪国营理发店绸布帘子改的假领子就行。"军绿色袖口沾了块黑油渍,在晨光里像只振翅的乌鸦。
"那叫时装创新!"林春燕蹦下船舷,凉鞋带子啪地断裂。她赤脚踩在湿漉漉的甲板上,忽然把断掉的鞋带系成蝴蝶结别在耳后,“杜顾问觉得这个造型配解说员工作证如何?”
年轻干部站起身时,金丝眼镜链扫过她鼻尖:"把华侨商会送的青铜锚胸针别正了再说。"转身走向码头时,军靴在铁板上敲出笃笃的节奏,“八点整,三号码头。”
林春燕冲着那个笔挺的背影比了个鬼脸,转身撞见马大姐拎着铝制饭盒从浮桥跑来:"死丫头,市里来人了!"掀开饭盒盖,六个白面馒头中间藏着红头文件,“你弟从王主任办公室顺的。”
油渍斑斑的文件上,"港区扩建资格审查"几个字被鱼汤浸得发皱。林春燕就着咸腥的海风啃馒头,忽然笑出虎牙:“马婶,把冷库里那些贴着外文标签的箱子都搬出来晒晒太阳。”
“你疯了?那些冻虾…”
"记得给每只虾都戴上红头绳。"她摸出半截口红在文件背面画路线图,“再去借两套民俗表演队的彩绸衫,要绣着海浪纹的那种。”
八点钟的码头飘着细雨。林春燕裹着借来的靛蓝扎染布,发间别着三串贝壳风铃,走起路来叮咚作响。调查组组长是个戴前进帽的中年人,正用钢笔戳着冷库清单:“这些SEAFOOD标签怎么回事?”
"这是我们非遗项目的创新设计!"林春燕突然挤进人群,哗啦抖开幅渔女织网图,"您看这英文艺术字,是我们请美院学生设计的,准备申请外观专利呢。"染着凤仙花汁的指甲在雨水中格外鲜艳。
杜明撑伞的手微微倾斜,遮住她露趾的塑料凉鞋:“林同志是省级非遗传承人。”
"传承人穿这么新潮?"副组长盯着她露出半截的喇叭裤。
"这叫古今融合!"林春燕拽过正在搬箱子的苏梅,"这是我们从《天工开物》复原的’海水浸渍法’,您闻闻这海盐味…"突然掀开泡沫箱,二十只系红绳的冻虾在晨光中晶莹剔透。
调查组长弯腰查看时,林春燕突然塞给他个搪瓷缸:"尝尝我们改良的虾酱!"暗红色酱料在缸底晃荡,“郑和下西洋时…”
"咳咳!"杜明突然咳嗽,“林同志,带领导看看冷库改造工程。”
潮湿的冷库里,林春燕的手电筒光扫过新刷的标语墙。马大姐带着渔村妇女正在表演渔歌号子,破音的高腔震得冰碴簌簌掉落。调查组长指着墙角的英文说明书:“这又是…”
"国际交流资料!"苏梅抱着文件夹冲进来,"华侨商会要把我们的古法腌制技艺推向东南亚…"发梢的彩带勾住了铁货架。
林春燕顺势扶住摇晃的货架:"小心点!这可是明朝传下来的老物件。"她冲杜明眨眼,“杜顾问能作证,上次抢险时我们拼死保护文化遗产…”
"抢险报告里没写这个。"杜明推眼镜的手顿了顿,“不过街道办确实收到过非遗保护申请。”
调查组的钢笔在记事本上悬了半晌,最终划掉某个条目。林春燕踮脚瞄见"走私嫌疑"四个字被墨水涂成黑疙瘩,转身时踩到苏梅的彩绸裙摆,两人踉跄着撞向货架。
哗啦!暗格里滚出几个贴着日文标签的罐头。
空气瞬间凝固。林春燕的贝壳发饰卡在苏梅的麻花辫里,抬头正对上调查组长阴沉的脸色:“林同志,解释一下?”
"这是…"她瞥见罐头底部印着的生产日期,突然捶地大哭,"这是我爹的遗物啊!"泪水吧嗒掉在日语商标上,“他当年跟着援外船队当厨师,临走前就留了这些…”
杜明的军靴碾过结霜的地面:“林大壮同志确实参加过1978年对日友好交流。”
"可这生产日期是1981年!"副组长敏锐地抓起罐头。
林春燕的哭声戛然而止:"哦,那可能是我记错了。"她抹了把脸站起来,"其实这是华侨送的样品,我们正在研究怎么用古法替代防腐剂…"突然拧开罐头倒进嘴里,“您看完全没添加剂!”
调查组长吓得后退两步:“快吐出来!”
"吐什么?"林春燕鼓着腮帮子嚼冻虾,"马婶昨晚刚腌的,就是包装旧了点…"她踢了踢脚边的铁皮桶,“苏梅!把咱们新设计的环保包装拿给领导看!”
当印着渔女剪纸画的牛皮纸袋堆成小山时,码头忽然传来鞭炮声。华侨商会的黑色轿车碾过积水坑,新加坡商人举着锦旗钻出车门:“林小姐!我们的订单…”
"郑和号货轮已经启航了?"林春燕突然用蹩脚英语大喊,"那可是用明朝古法…"话没说完被杜明捂住嘴,年轻干部的手心沾着她嘴角的虾酱。
调查组最终在锦旗和摄像机前露出笑容。林春燕蹲在冷库角落数剩下的罐头,忽然听见铁门吱呀作响。杜明的影子斜斜压在她的记账本上:“1978年援外船队去的越南。”
"哎呀,文化人记性就是好。"她舔着冻僵的手指,“要不怎么说需要顾问呢…”
"林春燕。"杜明突然蹲下身,樟脑味混着冷库的氨水气息扑面而来,“港区扩建资格下周公示。”
她记账的铅笔尖啪地折断:“所以?”
"所以需要个正经办公场地。"年轻干部从公文包抽出一叠文件,“街道办腾出了临港仓库…”
"你要帮我造假?"林春燕的虎牙咬住下唇。
"是规范经营。"杜明把钥匙拍在货架上,“顺便,真正的非遗传承人明天到。”
暴雨突至时,林春燕正在仓库里指挥粉刷墙面。马大姐举着滚刷追着苏梅涂鸦:“死丫头!让你画海浪纹不是画方便面!”
"这比真浪花还浪!"林春燕踩着啤酒箱挂招牌,"非遗创新工坊"的歪歪扭扭的毛笔字往下滴着红漆。她摸出个铁皮喇叭朝码头喊:“会写美术字的!管饭!”
深夜,林春燕蜷在仓库阁楼里翻账本。窗外的探照灯扫过海面,忽然照亮个熟悉的身影——周老板正在码头和穿中山装的人比划手势。她摸出弟弟的望远镜,看见那人胸前别着"文化局"的徽章。
"苏梅!"她赤脚跳下阁楼,“把冷库里贴着’样品’的箱子全拆了,虾子换到腌菜坛里!”
“现在?”
"现在!"林春燕抓起麻绳往腰上系,“再去借二十套民俗服装,要能盖住脚的那种!”
文化局专家到场时,非遗工坊正飘着鱼露的腥香。七十岁的传承人阿嬷端坐在织网机前,脚边堆着林春燕连夜翻新的"古法工具"——其实是修船用的滑轮涂了桐油。
"这是我们祖传的玉梭。"林春燕捧出个缺角的翡翠挂件,“康熙年间…”
"那是玻璃的。"杜明突然出声。
"…的现代复刻版!"她面不改色地转折,"为了不让传家宝损坏,我们做了个纪念品。"背在身后的手朝苏梅比划,后者立刻端出鱼丸汤,“尝尝用古法熬制的高汤!”
专家舀汤的手突然顿住:“这味道…”
"是不是有妈妈的味道?"林春燕眨巴眼睛,“我们特意还原了…”
“有股柴油味。”
满场寂静中,马大姐的嗓门炸响:“这叫海风的气息!我们特意在码头熬的汤,让传统文化拥抱新时代工业…”
林春燕趁机拽过杜明:“快想个学术名词!”
"非遗活态传承。"年轻干部推了推眼镜,“在当代生产环境中保护传统技艺。”
考评持续到日暮时分。林春燕送走专家团,转身看见周老板在对面码头跺脚。她举起扩音喇叭喊:“周叔!明天来参加非遗培训班啊!免费教怎么看航海图——”
夜色渐深时,仓库阁楼传来打算盘声。林春燕把白天藏起来的冻虾重新装箱,忽然听见铁梯吱呀作响。杜明拎着暖壶站在门口:“文化局通过了。”
“所以?”
“所以港区扩建资格…”
暖壶突然炸响,滚水在木板间漫延。林春燕跳起来抢救账本,撞翻了装着外汇券的铁盒。各色票据如彩蝶纷飞中,她突然被拽住手腕:“你弟转学手续办好了。”
“什么?”
"实验小学的档案室…"杜明话说一半,阁楼灯泡忽然爆裂。黑暗中,码头探照灯扫过窗户,映出林春燕眼底跳动的火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