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天师赐予此机,还烦请天师借一杆于草民。”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和尊敬。
张角点头示意,一名部下立刻将一杆递到成狄手中。成狄接过,随即甩动右腕,使得在空中旋转起来。他双腿跨步向前,手中如龙蛇般灵动,直刺向廖化。
廖化见状,立刻举起手中的青剑迎战。他的剑法凌厉,一剑挥出,迫使成狄的步伐一滞。两人的武器在空中碰撞,擦出火花,旗鼓相当,僵持不下。
张角目睹这一幕,心中对成狄的武艺大为认可。成狄以为武,枪法娴熟,能与廖化势均力敌,此人非同凡响,张角心中已决定要收他为己用。他轻抚胡须,眼中露出得意之色。
成狄察觉到僵局,立刻变换战术。
他双膝微曲,手中微微下滑,接着猛地跃起,如脱弦之箭般射出,使廖化不得不后退数步。廖化退了四步方才稳住身形,双手微微颤抖,显然是被成狄的力道所震撼。他心中对成狄生出了几分敬意。
再战之际,廖化挥剑劈来,成狄的反应极快,早已闪到一旁。他站到廖化的右侧,低甩,巧妙地将廖化绊倒,青剑也脱手飞出。
张角见此大喜,连连鼓掌称赞:“好!天斌真乃猛将!”他步前走来,而成狄则扶起倒地的廖化。廖化对成狄的武艺赞不绝口,心中充满敬仰。
张角握住成狄的双手,笑声中充满了赞赏:“哈哈哈,真乃天赐良将,有天斌在,何愁大业不成!天斌,你可愿意在我身边,助我成就霸业?”
成狄回应道:“能追随天师,乃是天斌之福,末将愿意。”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坚定和忠诚,预示着他未来辉煌的道路已经开启。
张角大笑着宣布了成狄的新身份:“哈哈哈,好!从今以后,你便是我的亲卫将军,与廖化平级。若日后再立新功,我必再擢升你。”
成狄恭敬地拱手,内心却是波澜起伏:“诺。”他心中暗想,这次的成功是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终于在这乱世中站稳了脚跟。他庆幸自己之前学习过武艺,并从一位擅长的侠客那里学到了不少技巧,这些经历如今证明至关重要。
当晚,张角为庆祝成狄的晋升,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宴席上更是亲自敬成狄三杯美酒。廖化对成狄表现出了难得的亲近和友善,两人称兄道弟,关系迅速加深。
成狄也有意识地将廖化纳入己方势力范围,为日后的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宴会正酣时,帐外忽然传来一名黄巾军小卒的急报。
欢庆的氛围顿时被打断,张角急切地问道:“发生了何事,何以如此慌张?”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不悦。
小卒跪地回禀:“启禀天公,安平被卢植所部攻下,人公将军战死沙场,地公将军带领残兵败将,正向我们这边撤退。”
听到这消息,张角悲痛欲绝,眼中含泪:“啊,又丢失一城,我弟张梁又惨遭汉军所杀,实在可恨!”悲愤之下,他摔下酒樽,伏案痛哭。
众将见状,纷纷拱手劝慰:“还请天公节哀。当前大局,更需天公坐镇指挥,还请天公为大局着想。”
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忧虑与关切,也反映出局势的紧迫和严峻。
张角在众将的关切目光中擦拭了眼角的泪痕,努力平复了激动的心情。
他沉声下达了命令:“传令,命邓茂率领一百骑兵前往接应地公将军,另派数十骑兵侦查汉军动向。此地的守军,要严阵以待。”
“诺!”众将齐声应诺,声音坚定而有力。
成狄观察着一个约莫二十多岁的魁梧雄健的将军从席上起身,朝门外走去。
他心里暗自评估:“这位应是邓茂。邓茂作为一员猛将,若能归我所用,定能如虎添翼。”成狄的目光坚定,他意识到,此时正是扩张自己势力的关键时刻。
他对张角的评价却是颇为不高,心中认为张角不过是一个文弱书生,难以成就大业。
宴席渐渐结束,众将站立在两侧,只见张角依然托着腮,俯首伏案,沉浸在对弟弟张梁之死的悲痛之中。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黑色战甲的彪悍将军迈步走入屋内。
这人留着八字胡,长着一张大鼻子,气度不凡。他身后跟着三名小将,个个看起来都是勇猛之辈。
“大哥!”这位长鼻子将军走到张角面前,双膝跪地,泪眼模糊地握着张角的手背。
张角缓缓抬头,声音带着哀痛:“二弟啊,三弟的事我已知晓,你先平复一下心情。这一路过来,你还安全吗?汉军的动向如何?”
长鼻子将军回答道:“大哥,卢植大军占领安平后,势如破竹,如今已在广泉城二十里外扎营。”
听到这消息,张角心中的恐慌更甚。他的脸上显露出深深的忧虑,心中不断盘算着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在成狄的观察下,廖化微微弯腰,示意对面案前的人物。
“那位穿戴华贵,气度非凡的将军,应当是天公张角的二弟张宝将军无疑。”廖化低声答道。
成狄点头,又好奇地询问:“那么,他身后的那些人又是谁呢?”
廖化详细介绍道:“戴着黄巾的,是人公手下的大将程远志。身着红袍的,乃地公的大将周仓。至于那位面容黝黑的,便是一方渠帅卞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