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在玉皇山挖掘,还雇佣了屯子里的年轻男人,每个工人一天还能得到300块钱的工钱。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很多人还在那里工作。”
我听了吓了一跳,原来这个地方真的有古墓。
“但是我们总不能和考古队抢地盘吧?”我压低声音问了身旁的小舅。
小舅鄙视地看了我一眼,小声说道:“我们去的地方你难道不知道,再说,我们有几个人能和他们抢地盘?”
一路上没有再说话。
不久,到了中午,我们进了村子,来到了小李的家。
在吃饭的时候,爷爷提到了玉皇山的古墓。
小李沉思了一会儿才说道:“你们想找古墓,据说三关口那里有一个逃难将军的坟墓,据说埋有不少珍贵宝贝。但是那个地方地势险恶,而且总是发生奇怪的事情。
而且不久前村子里还出现了几个年轻的‘盗墓贼’,他们去了三关口挖掘那将军墓,结果全部都失踪了,你们有勇气去吗?”
爷爷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决定去,实话告诉你们,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地就是三关口!”
他似乎知道爷爷已经做出了决定,所以也没有阻止。
他随口说道:“村子里没有人真正去过三关口,只是知道大概的方位。我这些年还患上了老寒腿,眼睛也不太好使了,已经不能进山了。村里青年都出去了,我不亲自带你们去始终是不放心。
实际上,三关口并不危险,关键是地形复杂,容易迷路。你们要去,一定要多带好狗,还要找个好向导。我们村子这几年养了几条巨獒,这次都给你们带上。”
村子里总共有3只獒,全交给了我们。她父亲又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向导,名叫燕子。
在山里行路,如果没有带巨獒,睡觉的时候只能来回放哨,这些混账人可靠多了。
接下来一路无话。从我们进山已经走了四天,还好在第五天晚上我们终于到达了三关口。三关口的地形难以形容,树木全是圆柏、雪松、冬青等长绿树种,地上的杂草和树枝一层一层,土地软软的,走一步陷一下。
一到三关口,剩下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了。
大哥见此美景,心怀大畅:“这景太美了,我们这趟没有白来。”
爷爷从山坡往下看,不由自主地说道:“总算是找对地方了,这谷里一定有贵族的古墓。小景,你过来。”
听到爷爷的呼唤,我走到他身边,爷爷用手指着三关口说:“你看啊,这里地势稳重雄浑,有气吞万象之势。这风水埋个王爷将军足足有余。
等到了晚上,月亮就会为我们指出古墓的大概位置。但是这里为什么被称为‘三关口’,我猜不出来。对了,小景,我给你的那本日记上有‘天’字这一章。
这里的样子和所记载的差不多,记住在这样的地势中,死者得的是日月精璞瑞气。还有那本日记,你要好好研读,里面记载了你爷爷我一生盗墓所得的精华。”
也在大家看着时,大家开始肚子叫了。
吃完之后,月亮已经升起,月光透过云层,流速很快,这表明晚上可能会刮大风。
正好可以开始出发,燕子和大狗便被留下看守。
我们一起来到了三关口,爷爷抬头看了看月亮,又取出罗盘对比,环顾四周,最终确定了位置,插了一根木棒做标记,决定先回去休息一下,养足精神,明天一早再来动手挖掘。
这片深山老林也没人来,也就没必要晚上行动。
我们往回走,爷爷一再给我讲述盗墓的事情。
我却对此不感兴趣,一直向爷爷询问:“墓里会不会有鬼?如果有,我们该怎么应对?另外,你给我的那本日记里所写的鬼吹灯,真的会像日记里写的那样吗?”
小舅插话道:“那些都是迷信,实际上并不一定有效。墓室内的空气质量不好,蜡烛点不着会中毒致死,这些可以从科学角度解释。至于古墓里有鬼,纯属迷信传说。总之,盗墓就别信邪,要是怕鬼就别去盗墓。”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昨天做标记的地方。我拿出工兵铲,爷爷催促道:“小景,快点干活,挖开古墓,好早点回去。”我只是应了一声。
我们轮番挖掘着古墓,深达六七米后终于见到了泥土。
爷爷用手抓起一把泥土,我也跟着抓了一把,这土细腻分明,没有块状的土块。
爷爷警告道:“快挖到墓室的时候要小心了,有些墓里设有防盗机关。我们现在的挖掘不同于以往的小打小闹,而且北宋辽金时期的古墓防盗技术更为成熟,要多加小心。”
我们一直挖掘,几下用工兵铲切开,墓墙上就露出一个大洞。我拿着手电照了一下,发现里面空间不小,但洞口距离墓室地面还有一段距离。
大哥兴奋地想要进去,但爷爷连忙阻止道:“你不要命啊?先弄些活物去试试空气如何。”
因为周围只有麻雀,不多时大哥就抓了三只。我看着他把其中一只用绳子绑住翅膀,扔进墓室深处。
爷爷抽了两口烟,估计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将鸟拉了上来。麻雀翻着白眼,已经无生命迹象。
爷爷看着死去的麻雀说:“这个墓穴封闭在地下数百年,空气不通畅,尸体膨胀后会释放出尸气,随后开始腐烂。墓室里的空气长期不流通,即便没有尸气,也会产生有害气体。毒气要散去需要时间,都先回去。”
直到,我好不容易挖出了一对雕成龙形的玉璧。
我仔细端详着这对玉璧,只知道其中一块可能是汉白玉,另一块则是翡翠,应该是北宋以前的物品,一定价值不菲,否则墓主临终时也不会握着它们,肯定是值钱的。
我们又从棺材中取出几件精美的瓷器,爷爷不让带无图案的,他拓印了八幅壁画,虽然有些为难,但老人家的意愿我们只能顺从。
拓印完成后,我们重新盖好棺材盖,虽然没有如我所愿的满载而归,但总算不是空手而归。爷爷说:“差不多了,我们赶紧出去,把墓墙补好就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