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枭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你能提供分手当天的行踪证明吗?我们需要确保你的清白。”
崔承孝点了点头:“我可以提供,我那天有安排,有很多人可以作证。”
面对顾枭的质疑,崔承孝初时还试图抵赖,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不得不面对现实。
警方的调查显示,案发当天他的车停在了距离罗莎莎家一公里外的商场,这与他先前的说法产生了矛盾。
顾枭在审讯室内,面对坐在对面的崔承孝,他的语气冷静而坚定:“我们对商场附近和罗莎莎家这一段路的监控进行了彻底调查,并询问了路人。现在可以肯定,案发当天你确实到过罗莎莎家。”
面对这样的证据,崔承孝无法再继续否认,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挫败和烦躁:“好吧,我承认那天我确实去了罗莎莎家。但我去那里,是因为她给我打电话,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我。”
顾枭继续追问:“那你们见面时发生了什么?”
崔承孝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罗莎莎很激动,她问我是不是为了她愿意去死,如果我同意,她说她愿意和我在一起。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就突然跳下去了。”
顾枭和他的同事都感到这个说法难以置信。他们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中读出疑惑。虽然崔承孝的表情看起来并没有说谎,但罗莎莎的死因仍旧让人匪夷所思。确实,根据法医报告,罗莎莎的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外伤,这进一步增加了案件的复杂性。
顾枭站起身,望着崔承孝,语气坚定:“我们会继续调查这个案件。如果你还有什么隐瞒,最好现在说清楚。”
离开审讯室,顾枭深知这个案件需要更深入的调查。
他决定重新审视所有的证据,包括罗莎莎的心理状况、她和崔承孝的关系,以及案发当天的具体情况。
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揭开这个谜团的真相。
苏木对罗莎莎和王瑶死前的行踪轨迹进行了仔细的交叉比对。
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地图和时间线,每个细节都被他细致地标注。
经过一番努力,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就在王瑶死亡的前一天,罗莎莎和王瑶曾一起去过一家渔具店。
顾枭收到这个信息后,立刻决定亲自前往那家渔具店进行调查。店面不大,但货架上陈列着各种渔具。店主是一个中年男人,看起来精明能干。
“您好,我是警察。想问一下,这两位女士前几天来过你们店里吗?”顾枭展示了罗莎莎和王瑶的照片。
店主仔细看了照片,点了点头:“记得,她们买了一个渔网。”
顾枭的眉头紧皱:“她们提到过渔网的用途吗?因为我们在她们家里都没有发现渔网。”
店主摇了摇头:“她们没说具体用途,就说是需要。”
离开渔具店后,顾枭来到了罗莎莎家所在的楼下。他正打算进入大楼进行进一步调查,这时他注意到一个住户正与物业工作人员争执。
住户显得非常愤怒:“你们物业做什么吃的?我的家门又被撬了,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物业工作人员显得有些尴尬:“非常抱歉,我们会尽快处理这个问题。”
顾枭迅速接近他们,询问:“您的门被撬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住户愤怒地回答:“就在昨天晚上。我早上出门才发现的。”
顾枭意识到这可能与案件有关,他决定立即调查这个新发现的线索。
他感觉到,这个案件的谜团正在逐渐揭开,但同时也变得更加复杂。
他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指向真相,他必须保持警觉,细致地调查每一个线索,直到揭露出事件的真相。
顾枭迅速接近了正与物业争论的王先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急切。
“王先生,我是警察,可以告诉我您家门被撬的具体情况吗?”他的语气既严肃又礼貌。
王先生显得有些愤怒,但在听说顾枭是警察后,他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些。“我们一家人常年在外地,这次是回来扫墓的。回来就发现家门锁被撬过了。”
“您进去后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寻常的地方?”顾枭的问题直击重点。
王先生点了点头:“进去之后,我发现门窗的位置似乎有人故意擦拭过。感觉像是有人进去过一样。”
这个发现让顾枭的心中泛起波澜。他立即请求进入王先生的家中进行检查。一进屋,顾枭立刻注意到了门窗边细微却明显的擦拭痕迹。这些痕迹并不符合长期空置的家庭情况。
顾枭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他迅速确认了这户人家的位置,发现它正好位于罗莎莎家的正下方。这个细节让他恍然大悟,他意识到渔网的用途。
“他们可能使用了渔网,从这户人家的窗户或阳台,来进出罗莎莎的家。”顾枭自言自语,眼中闪烁着寻找真相的光芒。
这个发现为案件提供了新的视角。顾枭深知,这个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极其重要,他必须小心翼翼地梳理每一个线索,以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指向真相的信息。
离开王先生家后,顾枭立即回到警局,组织团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他们需要找出谁利用了王先生家的空置状态,以及如何和罗莎莎的死亡案件联系在一起。
顾枭坚信,只要不放弃,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回到警局,顾枭立即召集了团队,详细地分析了案件的每一个细节。他的脑海中充满了推理和假设,他知道每一个细微的线索都可能是解开整个谜团的关键。
顾枭决定再次询问崔承孝,他需要确认崔承孝是否接到过勒索电话。在审讯室内,崔承孝坐在对面,看起来有些紧张。
“崔先生,你有没有接到过任何勒索电话?”顾枭的声音平静但坚定。
崔承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