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凌晨挚爱

 第十三章

凌晨挚爱 天刚刚黑 2024-04-04 00:53

凌玲让摄像人员暂时休息,冷淡的问徐浩然有什么要说的。
男人见面前的女人显露出不同于昔日的成熟和镇静,一时间乱了方寸,心血来潮抓住女人的手臂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作出解释。正在他尴尬之际,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是丈母娘催促他们快点回家,看了看身边的妻子求助般的眼神,他掏出纸笔写了一张便条塞给凌玲,转身离开了。
凌玲看着手里的字条上那熟悉的宋体字,脑海里浮现出过往的画面,不在乎的把它顺手丢在了大街上,招呼着摄像师继续未完成的采访任务。
原本是一次解开误会的机会,却在一方顽固的自私心理下化为乌有。
曾经的错误,到底是他未能说口的袒护还是她执意不肯正视的自欺欺人?
情人节专刊失败了,杂志销量在圣诞节和春节特刊的影响下并没有特别大的下滑,但是收到了反馈却是意料之外的差评。
其中最受指责的就是主打的专栏节目“我和我的情人节”。受到的反馈一致认为这一栏目的内容浮华而没有内涵,言辞明丽却不接地气,让人读起来感受不到属于他们的单身情人节的感觉,倒更像是一个人在情人节的华丽孤独。
这种结果意味着往后的杂志的销量将大幅消减,身为特刊主打栏目负责人的顾惜不得不面临全公司的指责。
当凌玲在第二天看到楼下布告栏里张贴的惩罚公告上清晰的印着顾惜的名字时,她火速冲到了主编室,推开门就开始请罪。
“主编大人情人节专刊的事都是我的错如果不是我因为遇到了以前的朋友而失了理智也不会让顾惜一个人辛苦的熬夜剪拼素材也不会造成专栏节目的失策所有的错都在我身上请不要惩罚顾惜一切的过错都由我承担……”
顾晨听她说到一半才明白她的来意,原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的主编大人见她一副十万火急的样子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行了行了,你不要再说了。”顾晨给凌玲接了一杯水送到她手里,暖心的浅笑着,“我本就没有惩罚顾惜的一丝,楼下的布告不过是掩人耳目的虚张声势罢了,你不必如此自责。”
凌玲反应了一会儿才纳过闷来,不可置信的“啊~”了一声,红着脸无视顾晨的取笑跑了出去。
万物消融的二月一晃既逝,枯荣树木新生的三月应约到来。
凌玲在跟着顾惜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最大的改变要数对节日的敏感度成倍的上升。
以前的自己对中西节日的认知仅存于吃大餐的春节,吃元宵的十五,吃粽子的端午节,吃月饼的中秋节,吃火鸡的圣诞节这几个人尽皆知的日子。
但是现在的她,却会不自觉的每日翻看日历,关注临近的小众节日:愚人节、劳动节、建军节、建党节之类的,因为这些日子都是杂志社出特刊扫拦公众钱包的重要商机,也是各位记者在社里一夜成名的最好机会。
三月在日历上仅有非法定节假日就只有植树节和消费者权益日,而这两个节日的策划案早就被其他记者抢先占领了。
顾惜整日苦恼着三月份她们如何抢占到最好的采访先机,在三一二和三一五上下重功夫钻研调查只盼望可以找到不同以往的切入视角,但苦心积虑的搞了几天也未见成效。
突然有一天,凌玲接到了母亲的电话,问她今年的春社还能不能回奶奶家一起过,灵光一现的她敷衍的应付过母亲,急忙跑到顾惜那里和她说起自己大胆的想法——她想做一期春社的专刊。
顾惜从来没有听过春社这个节日,凌玲根据小时候的记忆简单描述起来:春社又称龙抬头,一般在二月底三月初,有“二月二,龙抬头”之称的就是这个节日。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全家都会回到奶奶家,奶奶会做春饼,做驴打滚,做豆面糕。
凌玲说,这是一个在农村比较普及的节日,城市里的人很少有人知道。
这句话让顾惜想到了做杂志不可忽视的一点——推陈出新,在原有古旧素材里开发出新的创意。
于是两人连夜赶出一份企划案发给了主编顾晨。
第二天,主编召开了临时会议,表决后顾惜独树一帜的创意受到了大多数编辑的认同,就是凌玲一闪而过的新想法,使得原本因为情人节专刊而受冷落的两人一时间又成为了杂志社炙手可热的资深记者。
商场就如大海一般,瞬息万变。谁都不知这一个波谷下隐藏的到底是无尽深渊还是即将到来的新的波峰。
因为企划案的提议是凌玲,这次的采访任务顾惜把大权交到了凌玲的手里。第一次在采访中担任记者,凌玲的紧张感是不言而喻的。好在跟着顾惜半年多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流程和方法,准备起来还算是得心应手。
毕竟是乡村类的节日,采访就安排在L市郊区的几个村庄。
采访的前一夜,凌玲不出意外的失眠了。
第二天一半欣喜一半担忧的上了采访车。当凌玲在村庄见到今天的采访对象时,心里所有的隐忧都烟消云散了。
坐在村口的是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一辈子以农民的身份生活在村子里,没有去过城市。这样的身份背景与凌玲的爷爷奶奶不谋而合,她自然的绽开笑容开始和老人们热切的交谈起来。
凌玲的采访进行了异常顺利,不但得到了关于春社起源、发展以及习俗的具体信息,还被村里人邀请到祭祀的现场,意外的获得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杂志社关于“春社”的特刊一经发表,收到了网上和评审员的一致好评。
凌玲把杂志拿回家里给父母看,凌父敏锐的看到了编者一栏只写着“顾惜”二字,在最后的实习记者栏里才注明凌玲的名字。但见女儿一脸兴奋的炫耀自己第一次做记者做出的杂志,凌父想了想还是选择微笑着鼓励女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