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当他踏入家门,餐桌上摆放着刚做好的饭菜。屋内空无一人,这让刘方明意识到,烹饪之人绝非活人。
尽管心中惶恐,刘方明却不敢表露出来,生怕显得自己心虚。他硬着头皮,将那些饭菜一扫而空。出乎意料的是,这些菜肴的味道竟与季媛生前所做无异,美味依旧。
饭后,他留下一张纸条:“感谢你的款待,我对你的思念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然而你的身影无处寻觅。如果可能,我多么希望能在梦中与你相见。”
那夜,季媛果然出现在了刘方明的梦境中,令他惊恐万分。醒来时,他在纸条上发现了季媛的回信:“你这个骗子!”
家中一片狼藉,显然是有人故意捣乱。刘方明心知肚明,这定是季媛的杰作。他虽心生恐惧,却也不敢怠慢,赶紧写下一张诚恳的道歉纸条:“亲爱的宝贝,请原谅我。我知道看到鬼魂会让人害怕,但我不该因此畏惧你。请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
下班归家,刘方明发现屋内已恢复了整洁,餐桌上还摆满了色香味俱佳的佳肴。他瞥见那张纸条上多了一行娟秀的字迹:“既然你诚心诚意地道了歉,那我就暂且原谅你吧。”
这简短的回复让刘方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明白,自己与季媛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的联系。倘若季媛真的想要对他不利,他恐怕早已不在人世。
夜幕降临,刘方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努力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试图用各种方法驱散心中的恐惧。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竟然真的不再那么害怕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方明逐渐适应了这种与鬼魂共处的生活。他甚至开始享受起这种被无微不至照顾的感觉。当父母看不下去劝他退婚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觉得现在的生活正是他所追求的——有一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伴侣时刻陪伴在他身边。
然而,刘方明的父母却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解。他们认为儿子一定是中了邪术才会如此执迷不悟。他们四处寻找高人想要为儿子驱邪避害。
对此,刘方明只是付之一笑。他坚信季媛是一个善良无害的灵魂,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他甚至觉得能够和季媛在一起是他几世修来的福气。
当然,为了顾及季媛的感受,刘方明也牺牲了不少个人的需求。他不敢随意结交异性朋友更别提解决生理需求了;在人前他还要装出一副深情款款的模样以维持这段看似美满实则诡异的婚姻。
在那个小镇上,人们都羡慕着季媛和刘方明这对夫妻。他们看似恩爱无比,然而,只有季媛自己知道,她对刘方明的温柔并非出自真心,而是隐藏着一个复仇的计划。
季媛,一个鬼魂的化身,她的接近让刘方明的身体逐渐出现了异状。夜晚行走时,他频繁遭遇其他孤魂野鬼,这些灵魂对他极不友好。他们之所以未对刘方明造成困扰,全因季媛私下对他们承诺:“放心,你们的仇恨,我必将代你们向他讨回。”
无知的刘方明,依旧沉迷于季媛营造的甜蜜幻境中,不曾意识到自己即将面临的恐怖。他的体重骤降,迅速消瘦,如同一具包裹在皮囊中的骷髅。他误以为是季媛减少了饭菜中的肉量,于是囤积了大量肉类,希望恢复体力。
日复一日,季媛如影随形,无声无息地依附在刘方明的背后,而他却浑然不觉。终于,在刘方明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日子——他的三七,季媛让他感受到了她生前的绝望与无助。当她遭受顾客的骚扰,她曾疯狂地拨打电话给刘方明,却始终无人接听。最终,她在绝望中选择了在洗手池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心的阴暗与无奈,也揭示了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背后的诡异与恐怖。
季媛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声音冰冷刺骨:“一命换一命。”言罢,刘方明含着怨恨,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自那日起,原本热闹的会场生意日渐萧条,甚至不时有居民愤怒地向这里投掷臭鸡蛋与腐烂的树叶,斥责这里的商家心黑手辣,是刘方明罪行的帮凶。
我心想,这或许有些过于苛责。毕竟,员工的私生活并非商家所能干涉,他们在这起事件中也显得束手无策。然而,他们的确犯了一个错误:在知情的情况下,仍将那辆房车留在了销售行列。
为了平息民愤,会场的负责人无奈之下,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那辆不幸的房车付之一炬。我没有亲临现场,但通过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我看到了车内的两个身影。
他们就那样静静地立于车窗前,无声无息,目光却锐利地穿透玻璃,直勾勾地注视着负责人。而在视频的背景音中,似乎还夹杂着细微的惨叫声,令人不寒而栗。
在那次不幸的事件发生后,原本的会场不复存在,它的废墟被清理一空,腾出的土地等待着新的命运。新的会场已在别处矗立,而这片曾经热闹的空间,即将转化为居住之所。
家中晚餐时,我无意间捕捉到父母的谈话片段。母亲的声音带着不解与忧虑:“听说那边要建新的居民楼用来出租,这些开发商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出了那样的事,谁还敢去那儿住呢?”
父亲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他们开出的条件确实吸引人,每平方米只要五百元,还免了物业费。这点可能会吸引一些不介意的租客。但毕竟那件事已经众所周知,愿意搬去的人恐怕不多。”
不久,关于旧会场改建居民楼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网友们纷纷投以讥讽的目光。有人在论坛上留言:“那种地方也敢标价五百一平?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开价的!”
另一个人跟帖道:“就算是白住,给我五百我也不去那种地方!”
还有人困惑地问道:“为什么要把那里改建成居民楼啊?真是想不通……”
更有声音愤怒地指出:“这些开发商为了钱,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尽管网络上的嘲讽声浪一波接一波,但那些地产商却似乎不为所动,他们的改建计划依旧在有序地进行着,仿佛对于外界的非议充耳不闻。
在不远处,旧会场的拆除工作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仅仅一天半的时间,那座曾经矗立的建筑便化为废墟。我站在我家阳台上,目光穿过密集的城市森林,能隐约看见塔吊如巨人般舞动,搬运着沉重的物资。
随着旧会场的消失,新的装修工程紧接着展开。每天,我都能感受到那些忙碌的声音——乒乒乓乓,它们穿透窗户,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处理完商铺的订单后,我常常会靠在阳台的栏杆上,好奇地窥探着工地上的活动。
然而,在旧会场被夷为平地后的某个星期,我在客厅里沉浸在电视剧的情节中时,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断。我立刻冲向阳台,只见旧会场的方向聚集了一群人,他们的身影密密麻麻,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刘方明去世时的场面。
我心中一沉,直觉告诉我那边肯定发生了不寻常的事。但由于距离的关系,我无法清楚地看到具体情况,只能隐约见到警车和救护车在十几分钟后匆匆赶到。
随着救护车的到来,人群开始有序散开,让出一条通道给救援人员。我目不转睛地数着,七辆救护车,七个担架,一次次地穿梭在人群中,每一次都带着沉重的气息。
最终,围观的人群被警察疏散,救护车迅速离开,只留下现场的警察在进行调查。我站在阳台上,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疑惑,不知道旧会场的土地上,又发生了什么让人心惊胆战的事件。
小区的业主群内,议论纷纷,话题无一不围绕着那起令人震惊的事故。几位曾亲眼目睹惨状的居民在群里描述着所发生的事:一位操作塔吊的工人不慎从高空坠落,他落下的瞬间,钢筋也随之散落,砸向了几位同事,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那位塔吊司机当场命丧黄泉,遗体已被送至太平间,家属亦得到了通知。
消息如同被扔入湖中的石头一般,在网络上激起了千层浪。旧会场一带的任何小动静,都能引起网民们的极大关注与热议。
“天哪,真的还是假的?这也太过悲惨了吧!”一位网民惊叹。
“我简直不敢相信,明知道那里出过事,为何还要继续建设?难道是因为资金短缺?”另一位网友愤然质疑。
“正是因为缺钱啊!我听闻那地方转手时仅售五十万,若能改建为居民楼,哪怕每平米售价五百,回报也是相当可观。”有人透露了背后的经济账。
“但问题是,那里曾经发生过死亡事件,会有人愿意去居住吗?开发商有没有考虑过这个后果?”一个担忧的声音响起。
“难道就没有人关心那些受伤工人的现状吗?”另一位网友表达了自己的关切。
警方对于旧会场的事故展开了调查,并迅速公布了结果:塔吊司机在操作过程中因分心玩手机,导致不慎跌落,酿成了这场悲剧,不仅自己遇难,还让同事受到了牵连。
在网络调查的反馈中,众多网友对于监控录像揭露的真相并不买账。视频清晰显示塔吊司机当时正沉迷于手机屏幕,但网友们仍固执己见,认为这是一起超自然的事件。
我个人在观看那段视频时,并未察觉到任何不寻常之处。因此,在我看来,塔吊司机的疏忽大意应承担较大的责任。然而,人已逝,再多的言语也无法挽回。
评论区里,有位网民呼吁大家要相信科学,结果遭到其他人的激烈反驳。
当晚,父母下班回家后,我向他们讲述了这件事。他们同样表示难以理解。
“其实并没有五十万那么多,只有三十万。”父亲解释道,“我们研究所的一位朋友当时就在现场,他告诉我实际成交价仅为三十万。而且,负责人也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爽快地签下了合同。”
“没错,那时候根本没人想买那个地方。但是那个承包商已经资金链断裂,他之前投资的项目亏得一塌糊涂,无奈之下只得把这块地也买下。”
“但他买下又能怎样呢?毕竟那里曾发生过不幸,大家应该都不会愿意搬进去住吧。”我疑惑地说,“你看现在网上的抗议声浪这么大,他肯定赚不到钱,说不定还会赔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