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妒夫难当,甘为公主裙下臣

第十七章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妒夫难当,甘为公主裙下臣 昭昭 2024-05-02 21:19
“白色很适合你。”林清清鬼使神差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可说完了,她又觉得懊恼。
莫名其妙。
“这些是我为你搜寻来的所需要熟读熟背的典籍,涵盖四书五经,共十五本,你先读着,不懂之处、不识之字、句读之惑皆可问我。”林清清指了指后院凉亭中堆积起来、约莫有半人高的一堆古籍,“十五本书,五日内熟读。然后我再教你别的。”
步入凉亭内,慕容缙意外发现凉亭中的桌上不仅仅有那些古籍,也有茶水点心。
他抿唇,默默地倒了一杯茶,末了,又将茶盏双手呈上,递到林清清的身前。
“嗯?”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林清清不明所以。
慕容缙垂首:“这算是敬师茶。”
她犹豫了片刻,接过一饮而尽,随手将茶盏放回了桌上:“茶也喝完了,看书吧。”
于是乎,二人便端坐于凉亭的两端,慕容缙翻阅着诗经,林清清批阅着父皇交给她处理的奏章,相对缄默,却又氛围和谐。
“殿下,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顺着慕容缙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林清清放下手中的奏折,凑过去同慕容缙细细讲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意为任何事都有开头,却鲜少有一个结果,喻为有始无终之遗憾。靡不,是两重否定的意思,表肯定,鲜译为鲜少,并不念新鲜的鲜。”
“唔,原来是这样啊……”
月光泠然,温和的讲解声与时不时响起的翻书声,飘散在了夜色温柔的风中。
林清清并不打算宿在私宅,夜半三更时,她便乘夜偷溜回了皇宫。
此时已过了宫中宵禁,林清清原本是打算着抄小路偷摸进去,岂料,她竟然在皇宫门口处见着了一个此时此刻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你为何在这儿?”
身后突然传来林清清的声音,慕容晨不由得后退了几步。
他身旁的家奴提着一盏灯,明灭间,林清清与慕容晨对上了视线。
他压根就没有打算回答她的问题,反而是直接反客为主,质问她道:“殿下这时才回宫,方才又是去了哪?”
慕容晨傍晚时分便来了宫中求见,却吃了闭门羹。他本是来见见她,蹭个饭,顺带告诉她慕容缙已经逝世的消息的。
可他就是觉得难受。以往这个时候,她都会好好在宫中待着,更不谈林清清初入朝堂,必有很多政务处理,哪得空去外边。
他不由得便胡思乱想了些。万一,他是指万一,那些政务劳形苦心,她一时觉得烦闷,便出去寻乐子了呢?越想越难受,便站在宫门口干巴巴地等。
这场景颇有些像质问在外边偷腥的一样,林清清莫名的有些心虚,不自然的挪开了视线:“我……政务繁杂,出去闲逛。”
好在夜色昏暗,慕容晨也没法儿捕捉到林清清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
“近来京中新开了间小倌馆,殿下可是去过了?”慕容晨竟问得如此直白。身侧的家奴轻轻地扯了扯他的袖角,试图劝自家主子别说话这般难听。
这倒是把林清清问得一噎。
有一时之间,她居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听上去只是一般般刁钻的问题。
见她好一会儿都没吭一声,慕容晨直接上前一步逼近,一手搂住她的纤纤细腰,另一只手绕后扣住她的后脑勺,在她错愕的目光之中蜻蜓点水一般的吻了上去,一触即离。
而后,慕容晨俯首,将下巴轻轻地搁在了她的肩膀上,细嗅着她脖颈与发间的清香。
还好,没有别人的味道,也没有那种胭脂水粉的刺鼻之味。
全然不知慕容晨心中所想的林清清,见不远处的家奴还站在原地愣愣的,轻轻地推了推他,示意避嫌。
却没有推动。
“殿下,慕容缙没了。”他轻拥着她,在她的耳畔耳语道,“我来就是将这件事告诉你的,他在诗会时意外落水,淹死了。”
他说这番话时,倒是松了手,细细的观察着林清清面上的表情。
因为距离拉近了不少,在这个甚至可以数清对方睫毛根数的距离下,慕容晨可以捕捉到林清清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
没有难过,没有惊讶,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丝毫起伏波澜,林清清便只是这样平淡的应了一声:“嗯。”
平静的让他甚至觉得有些许淡漠,太没人情味儿了。虽然他巴不得林清清对此反应平平,以此打消他心中的顾虑和猜疑。
“殿下不觉得可惜吗?毕竟,他曾救过殿下一命。”慕容晨试探性的问了这么一句。
虽然知道自己这些小心思格外无耻,也没有必要跟一个已死之人争个高低,可慕容晨就是喜欢瞧着林清清对慕容缙的消息漠不关心的模样。
“确实可惜,好好安葬吧。”
不动声色的后退一步,林清清拉开了自己与慕容晨之间的距离,“时辰也不早了,阿晨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若是想见我,随时都可以来皇宫。”
说罢,林清清竟也不等他回答,便直接纵身一跃,翻墙入宫了。
朱红色的宫墙在此刻夜幕的映衬下,显得黯淡无光,慕容晨默了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之间愈发的疏离了,之前他一直都以为是慕容缙的存在才导致如此,可如今慕容缙已死,他还能将这推诿给谁呢?
今夜,似乎只有待在私宅的某人睡了一个无梦的好觉。
晨光熹微时,林清清早早地洗漱好去上朝,许是因为她这一世尚且年少,这般晚睡早起,竟也觉得困倦,不禁在金銮殿上打起了瞌睡。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尖锐的公鸭嗓震耳欲聋,让林清清瞬间清醒了不少。
“启禀父皇,近来边塞邻国挑衅骚扰不断,流寇又因旱灾四起,朝中急缺可用之才,儿臣以为,不妨开设新式学堂,修改学制,为明年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培养自己的势力,这是林清清计划中的第一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