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科技捉鬼师

136章 一路向东1

科技捉鬼师 琉璃 2024-06-11 22:20
在宣传资料中的这段话引导我们步入了宁静的院落,这里的游客并不众多,营造出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人可以慢慢品味历史的沧桑。外界喧嚣的人潮和这里的平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不是那些挂高的灯笼鲜明地标注着“高府”两个大字,你或许会在不经意间从这座大院的大门前擦肩而过。来此地饮食作乐的人们,往往忽略了这座曾经的“榜眼”官邸的历史故事。
我们这次来到北院门,每人花费三十元买了门票,走进高府,仿佛进入了一个属于我的故居。没有人打扰我的沉思,唯有那小姐绣楼闺房里的铜镜,床边脚踏上的三寸金莲足印,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往日的主人,一位曾在这里居住过的贵女,仿佛她已回到了这里。
天空不时有鸟儿掠过,我拿起相机企图捕捉它们飞翔的影子,却总是未能如愿。站在方方正正的天井中,我仰望着那些自由飞翔的鸟儿,这片天空似乎只属于它们。
小院的后花园中,隔墙的人声喧嚣,而墙内却是一口老井旁的枯藤,唯有几只笼中的八哥在叫着:“万事如意——”
北院门144号,这是现代人给这所房子的称呼;而“高府”,则是几百年前的古称。究竟该称呼它为北院门144号还是高府?这似乎并不容易回答。门牌号码终将更迭,而“高府”这个名字仿佛更能承载它的历史底蕴。
那些大红灯笼如今已不再代表喜庆,而成了装饰的必需品。仿古字画上挂着的标价牌,以及打扮时尚的迎宾人员,既像是导游也像是导购,总是面带职业性的微笑。
当我们走出门口,外面的回民街依旧热闹非凡,永远弥漫着熟悉的烤肉香和吆喝声。在这繁华的喧嚣中,似乎只有民意和民生这两样东西还保留着一丝纯真。
提及西安的小吃,每个人的心中都会立刻浮现出一些经典美食,如羊肉泡馍、臊子面、肉夹馍、凉皮等。这些地道美食已被无数前辈赞誉,我之前也多次听闻,因此这次来到西安,自然要好好品尝一番。特别是我的李芳,她本身就是一个地道的美食爱好者。
在当地人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了“长安壹号”,它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陕西省图书馆对面。店内环境幽静,服务亲切,将陕西地方小吃呈现得格外高雅。尤其其是凉皮,其口味完全配得上其价格,真的非常美味。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同样将陕西风味演绎出小资情调的“醉长安”。餐厅位于一个独立的小院内,两层楼高,带着院子。木桌长凳的布局营造出了一种传统的氛围,口味也相当不错。尽管餐厅位于书香气息浓郁的书院门内,但因为其开放式的就餐环境,略显喧闹。不过,我们这群人在古都中品尝着美食,沉浸在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中,也别有一番风味。
饱餐一顿后,已是晚上九点。此时,我们才感到一丝疲惫。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找一家酒店休息。在酒店温馨的房间里,我和李芳沉浸在一种深深的迷恋之中,经历了一番激情之后,两人相拥而眠,陷入了深沉的睡眠,美妙至极。
第二天一早,温暖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透过窗户望去,春日的阳光使整个古城显得分外迷人。对于我们这些初次来到古都的人来说,这样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躁动,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那天早晨,每个人都显得格外精神焕发,似乎都对即将展开的旅程充满期待。我们在酒店大厅汇合,踏出了一天的探索之旅。首先,我们沉浸在古都特色的早餐中,然后在古都金色的阳光下开始了新一天的游历,当然,最重要的合影留念也不能错过。
我们驱车出发,开始了对古都西安的深度探索。
首先,我们来到了钟鼓楼,它坐落在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址位于今西安市广济街口,后于明万历十年迁至现址,清乾隆五年曾经重修。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铜钟,用来报时,因而得名。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东西南北的四条大街各具特色,涵盖文化街、服饰街、食品街等等。而鼓楼则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与北院门的交汇处,与东面的钟楼隔广场相望。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清代曾两次重修。楼上曾悬挂一面巨大的鼓,傍晚敲鼓报时,故名鼓楼。
随后,我们又前往位于西安市区以外4公里处的慈恩寺内的大雁塔。这座塔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供奉和储藏从印度带回的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珍贵物品而亲自设计和督造。唐高宗和唐太宗曾亲笔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这座楼阁式的砖塔,高耸入云,达64余米,以其底部边长25米的巨大塔基托起七层方形锥体的身姿。整个塔身精工细作,采用磨砖对缝技术,墙壁上的棱柱清晰可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大雁塔不仅自身迷人,其周围的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也风景如画。作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已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近年来,受到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雁塔已轻微倾斜,超过了1米。
到了中午,我们九人一起品尝了西安的多种著名小吃,如羊肉泡馍、葫芦头、肉加馍和凉皮等。根据当地人的推荐,泡馍我们选择了老孙家或同盛祥,葫芦头是春发生的,而肉加馍则是樊记的最为经典。
下午时分,我们又前往小雁塔,即荐福寺塔。它位于西安城南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相距仅三公里,因其高度低于大雁塔而得名。荐福寺与唐代高僧义净的关系密切,与慈恩寺和玄奘法师的渊源相似。寺中钟楼上悬挂着一口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巨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达10吨。这口钟曾沉落河底,后被重新发现并安置于荐福寺。每天清晨的钟声响彻数十里,声音悠扬,与塔影相映成趣,“雁塔晨钟”因此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晚上,我们还沉浸于亚洲第一音乐广场的独特气氛中,直到十点多才依依不舍地返回酒店。
第二天一早,我们退房后外出享用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随后驾车离城,向西安旅程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地——秦始皇兵马俑进发。
上午十点,我们抵达了那座载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的秦兵马俑坑。天空阴沉,细雨斑斑开始下落,幸运的是,这里的游览主要在室内进行。刚一踏入门口,我们就遭遇了一次小插曲。导游告诉我们,从正门到展区大约有十分钟的步行距离,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五元一位的电动游览车。经过一上午的行走,我们都感到疲惫,因此选择了电动车。然而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才发现,实际上的距离只有三百米左右。入口处的门票类似于IC卡,每通过一个门就会被打一个不同大小的孔以区分不同的门,也就是说,这种票只能使用一次。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宴寨乡,距离秦始皇陵东侧约1500米。这个庞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么巨大的陪葬坑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故事始于1974年春天,当地几个农民在地里打井时,意外地从两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了一些陶俑人头的碎片,引起了一时的轰动。这一偶然的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的极大关注,从而揭开了尘封了2000多年的地下文化宝库的神秘面纱。进一步的发掘最终揭示了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
一号坑位于南侧,以其东西长216米,宽62米的庞大规模,占地13260平方米,构成了一道极具魅力的景观。目前这是最为完整发掘的坑区,藏有六千余件陶俑陶马,其形态逼真,仿佛真人真马一般,已有一千余件被挖掘出土。坑内的陈列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布局严谨,仿佛随时准备投入战场。
东端是三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七十件,共计二百一十件,它们构成了军阵的前锋。其后是排列有序的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三十八列纵队,每路长达一百八十米,战车与步兵交错排布,形成了军阵的核心。
军阵的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的横队,每队有武士俑一百八十余件,作为军阵的侧翼卫队。西端有三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构成了军阵的后卫。这些武士俑手持各式青铜兵器,近战武器有刀、矛、剑、戟,射击兵器包括弓弩和箭镞。箭长达97厘米,呈八棱面,保存状况良好,显示出当时青铜冶炼技术的高超水平。
而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达六千平方米。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其布局比一号坑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内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向世人展示着这一古代军事奇观的宏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