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据龙盘在应天,兩旁狼虎像冬眠。修得百练英雄胆,鄱阳湖中战火燃」。
朱元璋默默的看著各人背影消失,心情十分沉重,這一个多月來为了拯救杨广父子,与杨灵天天在一起,近二十多天更为擂台比武之事张罗,注意力全集中在他们一家身上,精神没有一天放松。从未有说些悄悄话的心情和机会,现在终于尘埃落定,可算是大功告成。但与她却暂时各散东西,虽然是捨不得,但总不能要她撇开父兄而不顾,现一旦分开,真有点不习惯和茫然若失之感觉。
小朱回到怅中,把离愁别絮,伤感之心情尽量收拾,集中精神于工作方面。凭著他的才智及努力,更得到一众谋臣武将尽心尽力之帮助,势力日益增长,从当初数千人之队伍,演变成今天有二十多万大军之主。濠州是他发源之地,但难以养兵。最终被迫放弃。自杨灵离开后,他更是埋头苦干,全副精神专注于发展他的霸业。他听一众谋臣之意见,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暗喻自己是顺应天命,更是天命所归之意。並接纳众谋臣建议,把应天府作为根据地。小朱礼贤下士,兴建礼贤馆专为招待有才幹,出谋献策之谋臣,有志为国之文人武将,响应朱元璋之号召,纷纷来投。应天府当时广集贤士,可算是人材济济,朱元璋红巾军声势曰益壯大。
既然把应天府当作根据地,並采纳朱升之九字箴言,作为曰后策略。此九字箴言历史上非常著名及有份量,后世人对小朱之所以成功,认定策略为成功之主要因素。此箴言只有三句,寥寥九个字:“高築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築墙”意思是既有根据地,必定要站穏脚跟,做好防御措施,以防敌人来犯。“广积粮”粮食对古时是最重要不过,百姓有了粮食,才能安生,军队有了粮食,才能作战。朱元璋一方面鼓励百姓开墾耕地,尽早恢复正常生产,他自己也树立楷模,在他官邸中,没有后花园,只有前后种滿农产品之农地,自己一家人种些瓜菜,求其自给自足。
当时更有一将领名康茂才,此人打仗是马马虎虎,畏首畏尾,但对于农田水利,屯田开懇等却是专才。朱元璋封了他一个“都水营田吏”的官职,专注农业生产,他的一支队伍除了供应数十万大军之食粮,一年内更剩下五六十万石盈馀,朱元璋之知人善用,对专业人材之发挥,亦是他成功之主要因素。小朱推崇节约,一切由自己做起,律己律人,将领,官员及百姓均争相效法,不敢浪费。
“缓称王”便是要低调,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不要先为了此虚名成为众子之的,另一方面加强训练新兵,乱世中求生存,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为后盾,朱元璋深知无论古代或现代,要人不来欺负你,先决条件是你要比人更強大。弱内強食,古今皆然。朱元璋文官中以李善长为首,负责内政,专管国内政策及官员,刘基则负责出谋献策,行军佈阵。武官则以徐达,常遇春为首,辅助统率三军,军中要务,均由他兩人代策代行。
秋去冬来,马秀英已为小朱?下一子,取名字为朱標。她产后便与李湘湘及李善长已迁回应天府,会合朱元璋。小朱一家人共聚一堂,而且他已为人父,更是乐也融融。数月后杨灵也返回应天府。杨广父子已然完全康复,没了左手,兩父子最初是很不习惯,但经过半年之苦练,更有杨灵之鼓励,空袖功已练得出神入化,武功比起未断臂前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杨灵回到小朱身边,既然情根早种,自然成就神仙眷侣,对小朱的艳福及美满生话,更是锦上添花。美中不足的是在這一年多,派出的探子已陸续归来,均没有程素及亲儿的下落,令他终日耿耿于怀,想起程素两毋子无亲无顾,江湖漂泊,离开峨眉后,天下虽大,却不知何处容身,每念及此,总是自怨自哎,心痛如绞。
应天府地处于长江中游,上游是雄据一方之陈友谅,号称有百万大军之众,自立为汉王,国号大汉。下游则是诚王张子诚,佔尽蘇杭繁华富庶之地。朱元璋夾在中间,真是战战競競,如履薄冰。可幸陈,张兩人均无危机意识,见朱元璋未有称王,此时之朱军实力亦是有限,耍威胁他们却未成气候。兩人如瞎了眼一般,各自坚守地盘,划地为王。竟不知养虎为患之道理,令当时势力相对弱小的朱元璋,奇迹般生存在兩大势力之中。小朱更不断扩展地盘,把周围的地方蠶食,以武力据为己有,更绕过陈有谅之地盘,进兵浣南。数年后江南诸郡,浙东,浣南最为富庶之地,已全纳入朱元璋之版图之内。
朱元璋势力迅速崛起,与陈友谅及张士诚等三雄並列,朱元璋心中盘算:‘要统一天下,未来与兩人血战是在所难免。正加紧备战,招兵買马扩充地盘。此时刘福通北伐之义军已完全溃败,更有部份投靠元朝,山东诸城再落入元朝手中。应天府腹背受敌,形势对朱元璋至为不利。若与朝廷对抗,却害怕陈友谅大军来袭击。正是前有狼时后有虎。身处进退两难之局面。当时陈友谅实力至为雄厚,大多数谋臣均建议委曲求全,为保平安,实行暂且依附朝廷,俯首称臣,共同抗拒陈友谅,以图逆境生存。
朱元璋左右思量,自己起义之目的是反抗暴元,以求改朝换代,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大丈夫做事,“不成功,便成仁”那有改变原则,倒行逆施,认贼作父之理。此时元朝派来招降使者,许以爵位厚祿。谋臣将领多建议委曲求全,暂且降于朝廷。朱元璋心意既定,把使者尽数杀死,以断投降之路,显示决心,与蒙古人划清界缐,蒙汉誓不兩立。使者也杀了,使主张投靠元朝的官员再不能有异议。
朱元璋与众谋臣日夜商议,依照小朱对头号敌人之分析:‘「友谅极为强悍,士诚则最是富裕。」论到性格则「友谅志驕,士诚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好大喜功,野心相对较大。器小则多疑,遇事斤斤计较,难以放手一搏。两人性格均有不足之处,且互相制衡,正好给朱元璋有可乘之机。
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采用刘基之意见,“先汉后周,先陈后张”开始对比隣的陈友谅开战。先后攻佔了安庆,建昌,南康,江州等地,陈友谅大惊,欲联合张士诚夾击朱元璋。亲笔信不断寄给张士诚,要求夾击朱军,把朱元璋灭掉,平分其地盘。朱元璋早有此虑,若敌人左右夾击,自己便处于极度恶劣位置。刘基見小朱忧形于色,便对他说:“主公无惧也!士诚乃自守虏而矣!此人不问朝政,凡事假手于人,大权交由其弟張士信代策代行,张士信乃无德无恥之人,只知淫乐,沉迷女色,臣闻此斯每出征,必带备大量宴会之物,妃嫔歌姬数十人,一向做事儿戏,视出征为游山玩水之事,如何能与我军为敌。况且张,陈二人素来互相猜忌,早晚也会兵戎相见,臣以为诚王定必按兵不动,实行“坐山观虎斗”以图收渔人之利。”
朱元璋打心底同意刘伯温的说法,但口中却说:“话虽如此,陈,张结盟。对张士诚百利而无一害,大利当前,他又如何会拒绝。”刘伯温却说:“张士诚是商人出身,唯利是图,陈友谅气焰嚣张,兩人素不和睦,张士诚眼浅,早有落井下石之心,更想借我军之手,把陈友谅灭掉。”
刘基所推测一点也没错,张士诚收到陈友谅之书信后,对合盟夾击之事一笑置之,连信也懒得回复。张士诚此次失误,造就了小朱将来之鸿图霸业,日后也成为他灭亡的因由。真是“一子之错,满盘皆落索”。正元二十二年,朱元璋亲率大军,再攻破龙兴,改名为洪都府。(今江西南昌陈友谅大军连番败退。在帐中大怒,斩杀了数名大将。后诲当初未有趁姓朱的羽翼未丰时,及早把他摌除,做成今日之禍。陈友谅痛极思痛,实行借城背一。至正二十三年,除友谅举全国之力,大军倾巢而出,亲率六十万水军沿水路进攻洪都府,欲收复当日失地。他再修书要求张士诚夾击,並一举灭了朱元璋。互相平分天下,以雪新仇旧恨。但张士诚兄弟只知沉迷作乐,对姓陈的來信,依旧是置之不理。
当时洪都府守城之大将为李文忠,死守孤城,力抗数十万大军。双方血战近三个月。令朱元璋能有足夠时间,把徐达及常遇春从庐州调回增援。陈友谅大军浴血洪都,却得不到半点上风,且损兵折将,伤亡惨重。陈有恃于己方船坚炮利,战船比朱军大许多倍,转战水中。应天府城中人人自危,多建议小朱陪礼道歉,交还洪都府,与陈友谅议和。陈友谅大军压境,到处人心惶惶,军民百姓爭相出逃。义军军心动摇,有如大难淋头。朱元璋却宁死不屈。亲率二十万水军出战,兩方面无论在人数及装备均强弱悬殊,双方大战于鄱阳湖,此役两雄相遇,杀得是日月无光,却完全改变了朱,陈兩人之命运,此为历史上著名的“鄱阳湖之战”。
陈氏家族原是渔民出身,对水性及做船均有丰富经验,且陈友谅善打水战,集有利条件于一身。当朱元璋与陈兩军水中对峙,两军战船一对比,比例就如老虎跟小貓相比,简直是大巫见小巫。据史书记载,当年陈氏之战船大者有数层,能容纳三千军士,船上有马道,战马可来回奔驰。而朱元璋之战船最多才能装下二三百人,而且船上装备与汉军相比,亦有很大差别。小朱临出发前把在港帶來之短枪及最后一粒子弹贴身收藏,他知道今次出征兵凶战危。对手是大汉之陈友谅,在海战中更是驾轻就熟,战船是当时最大,最高,设备最为先进之劲旅。
朱元璋命令战船分组向敌方之大船进攻,但敌船居高临下,军士虽奋勇力战,但敌舰坚固,有如海中城堡,敌人居高临下,义军強攻却又不得。死伤惨重。江上滿是尸体及伤兵。朱元璋杀红了眼,亲身到最前缐督战,颁布命令,凡兵将后退者,立斩不饶。却不提防,他的指挥船桅桿颜色与其它的战船有异。被敌方大将张定边认出。不停的发施号令,大叫“朱元璋在此,莫让他走了,大伙围上去,把這斯生擒者,重重有赏。”陈友谅得悉后也把帅船开过来。亲自督战,敌舰一窝蜂的闻风而至,大船围绕几重,围著小朱之战艇追杀。义军奋勇保护主帅,但敌人如潮水般此起彼落,前仆后继。眼见已无路可逃,敌人战船有如水中堡疊,船身三层皆有射箭孔,万箭齐发。朱元璋看情势,所乘坐之船船身经已著火,转眼间便会沉没,即使再多生双手,一落入水中也员无用武之地,敌人众多,不要命的撲过来。相信今天是难逃此刼。
突然有一小队长,他的身形与朱元璋差不多,他自告奋勇,与小朱对掉衣服,是时江中水气如烟雾弥漫,此队长见情势危急,二话不说。“撲通”一声,穿着朱元璋之外衣投入江中。敌将见朱元璋投入江中,以为朱元璋要逃跑,只见万箭齐发,尽向著假朱元璋下水之方向射去。冒充小朱的人,跳下水后便从此没有再冒上来。经此一乱,敌军只顾捉拿朱元璋,缓得一缓,小朱乘坐之帅船终于被救了回去。冒充朱元璋之队长临投江时,小朱问及他的名字,原来他姓韓名成,此为历史上著名的“韓成救主”。正如刘基所说,小朱是天命所归,每当有刧难,自会有人奋不顾身的來救他,为他挡煞。
小朱大难不死,化险为夷。但陈军上下兴高采烈,以为朱元璋已死,不日便可凯旋而归。谁知朱元璋第二天又再出战,所有桅干已改为同一颜色,敌军无从认别。朱元璋领教过敌方战舰之利害。商议后接纳谋臣之言,不与大船硬拚。效法孔明之法,利用东北风改以火攻,致使陈军伤亡惨重,损失战舰不计其数。陈军士气低落,朱元璋更在鄱阳湖水位降低时,大船虽行动不便,他的小船却灵活自如,他便实行打起游击战来。派船不分日夜,分批围剿敌兵。更接纳刘基之意见,把敌舰围困于鄱阳湖中。敌兵长久作战,离武昌已多时,数十万人之粮食補给又跟不上,要走却是走不得,被义军堵著去路,进退为难,军士思乡情切,士气更为低落。
第一零七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