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民国奇闻录

第九十四章 掌控之中

民国奇闻录 花想容 2024-03-17 19:02


他称,当天的戏班子因为主要演员生病,杨老师临时替补。整个过程看似顺利,但谁能想到这场戏后,杨老师会有如此悲剧的结局。

小四子突然一声大喝,让高振环将整个事件的经过详细讲述。高振环的口述中,当天的一切似乎都在吴仁义的掌控之中,从戏班子的安排到杨老师的自愿替补,直至最后的悲剧。

据高振环所说,那天戏班表演结束后,似乎有意将杨老师留下与吴仁义单独交谈,而他作为校长的离去,也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杨老师的表现得到了众人的赞赏,特别是与吴仁义的亲近交谈,似乎一切都在向着某个不可知的方向发展。

这一切的描述,让我们更加确信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而阴暗的阴谋,而这一切的真相,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证实。

在匆忙离开的混乱中,他们竟忘了携带戏班的服饰与行头。然而,他们刚刚离开不久,便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高振环忆述,出于对可能的干扰的担忧,他选择守候在一楼。

大约过了十分钟,吴仁义慌张地从楼上跑下来,肩膀上的伤口正流着血。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景,高振环惊呆了,不禁自问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出戏?

当他上前询问,才得知原委。

他们离开后不久,吴仁义和杨卿在教室里开始亲热。正当吴仁义即将脱下衣物之时,杨卿突然拔出一把刀,意图将其杀害。幸运的是,高振环凭借一身好功夫,避开了致命一击,只是肩膀受了伤。

面对这意料之外的变故,高振环立刻决定上楼一探究竟。当他踏入教室,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心跳停止,杨卿倒卧在地,胸口插着一把匕首。

这一幕差点将他吓到失声,他本想立刻下楼呼救,但转念一想,这事若传出去,对他自身绝无好处。

此时,吴仁义也来到楼上,坚称杨卿是自杀。他离开时,杨卿还好好的。于是,高振环在冷静下来后,开始和吴仁义商量如何掩盖此事。

吴仁义提出焚尸灭迹,并声称他认识砖厂老板,只需一把火,便可痕迹全无。

最终,是高振环找人将杨卿的尸体送往砖厂处理,坚称所有不轨行为都是吴仁义所为,与他无关。

尽管高振环如此说,但仍有几个疑点未解。

首先,杨青为何企图暗杀吴仁义?他们之间存在何种深仇大恨?

其次,既然刺杀失败,为何杨青会选择自杀?在这乱世中,想要逃避并非难事,她似乎没有自杀的充分理由。

高振环见我沉默,不停擦着额头上的汗,低声辩解道他所言皆为真实。

小四则直言,“无论如何,你是无法摆脱与此事的关联,你最好准备好接受法律的制裁。”

高振环闻言惊慌失措,泣不成声地哀求宽恕,声称全家的生计全靠他一人支撑。我对此感到愤怒,猛击桌子质问,难道杨青就无人问津么?这话一出,我灵光一闪,急忙询问杨青的家乡。

高振环经过一番思考,提到学校档案中有记录,她好像来自东沟村。

东沟村离此不远,看来我必须得去一趟也许会有发现。

“你先回去,应该怎么做,我想你应该比谁都明白。”小四子打着官腔,拉着长声说道。

经过一番努力,高振环终于挣扎着站了起来,他连连点头哈腰,承诺不久后会在施义恩的药铺中找到我和小四子,与我们单独交流。

高振环刚离开,我和小四子立刻去寻找狄武,将刚才高振环的言语重复了一遍。

狄武淡淡地评价道:“这人肯定是隐瞒了一些事情,但大体上应该没有说谎。”

我对狄武的见解深表认同,然后谨慎询问:“狄探长,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行动呢?”

狄武回应道:“接下来怎么做?我想你心里已经有计划了,还来问我?”

这话让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幸好小四子接过话茬:“我们俩就像孙悟空,而您就是如来佛祖,不管我们怎么跳跃,最终还是在您的掌控之中。”

听到这,狄武不常见地露出了笑容,望向小四子说:“我已经派人去请吴仁义,你们俩去东沟村一趟,具体要做什么,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他顿了顿,又补充说:“带上周志明,他家就在东沟村。

熟人容易办事,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周志明是我们熟悉的一名小巡捕,因为他的眼睛总是半开半闭的,所以大家都叫他周志明

在去东沟村的路上,我试探性地问周志明是否认识杨卿杨老师。 周志明眨巴着那双小眼睛,思考了好一会儿后说:“杨老师?我只知道一个牛先生,我在他的私塾里学了三年,结果什么都没学会。”

看着他那迷糊的样子,似乎连神仙也难以教会他什么。

既然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我便不再追问,催促他快点走。

当我们到达东沟村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周志明建议道:“要不你们先到我家里垫一垫肚子,有什么事情可以稍后再讨论。” 

我本以为周志明不过是普通的农民,谁知道一进村就发现他竟然是地主的儿子,而且还是个有些傻气的儿子。

他的父亲,即村长周航莫,在东沟村也是个颇有地位的人物。周航莫的外号如其人,矮小且脸上布满疙瘩,宛如一只成精的蛤蟆。

我客气地与他寒暄几句后,直奔主题,询问道:村里是否有姓杨的家庭。”

周航莫立即摇头,解释说:“两位不知道,我们这村原本也叫周家村,这里大多数人都是姓周的。”

我转头看向周志明,他对我呲牙笑道:“我早就说了我不认识,我们村里有我不认识的人吗?”

他的回答虽无可挑剔,但让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误解。

原来我根本没必要低估周志明的身份,直接向他询问不就得了,何必还特意跑这一趟?

尽管心中不甘,我仍旧继续询问道:村里这些年有没有人出去读大学,特别是那种外出求学的女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