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若与君话禅

若与君话禅

何要浮世 著
  • 古代言情

  • 2024-05-14

  • 23万

第1章秘籍

若与君话禅 何要浮世 2024-05-14 15:00
在深邃的夜色中,寂静的乡村被一层神秘的薄雾笼罩。古老的传说在村民的口耳相传中悄然苏醒,那些被遗忘的故事,如同尘封的秘籍,一页页翻开,揭示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村中的老人们常说,每逢月黑风高之夜,便是鬼魅横行的时刻。今夜,月亮躲进了云层,风也似乎带着几分急促,仿佛有什么不可言喻的事物即将降临。
在这样的夜晚,村民们紧闭门窗,生怕那些无形的幽魂闯入梦中。然而,总有一些好奇心强的孩童,他们对于这些禁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你听说过那个关于古井的传说吗?”小泽小心翼翼地向小雅提起。
小雅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当然,那口井不是普通的井,据说每到夜里,井水就会变得冰冷刺骨,如果有人不慎跌入,就会被井中的水鬼拖入水底,永远无法逃脱。”
小泽吞了吞口水,尽管害怕,但他的好奇心驱使他继续追问:“那你知道,村头那棵古树的故事吗?”
小雅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低声回答:“那是一棵招魂树,传说中,每当夜深人静时,树下就会出现一个白衣女鬼,她的哭声凄凉而又哀怨,任何听到她哭声的人都会被她诅咒,不久之后便会遭遇不幸。”
两个孩童的对话在夜风中飘散,他们的心跳不禁加速,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对未知的渴望。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声凄厉的哭泣,声音似乎正是从那棵古树的方向传来。小泽和小雅对视一眼,他们知道,这个夜晚,他们将不再是简单的听众,而是即将亲眼见证那些传说中的恐怖存在。
他们紧紧地握住彼此的手,鼓起勇气,向着那声哭泣的方向慢慢走去。随着他们的接近,哭泣声变得越来越清晰,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悲伤和绝望。
当他们来到古树下,哭泣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令人窒息的寂静。他们抬头望去,只见月光透过树梢,照在那件飘动的白衣上,树下空空如也,没有任何人影。
小泽和小雅的心中涌起了一种说不出的恐惧,他们意识到,他们可能真的遇到了传说中的女鬼。他们的身体开始颤抖,想要逃跑,但双脚却像是被定住了一般,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一阵冷风吹过,白衣轻轻摇曳,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慢慢靠近。小泽和小雅紧紧相依,他们知道,接下来他们将要面对的,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恐怖的经历。
她的眉头轻轻蹙起,听到对方的话后,急忙斥责道:“你这是何苦来哉,我可不想跟你一起送命。”
“你肯定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请安之后拉着我回宫。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说这些话,难道还能被鬼神传出去吗?”
“我知道你刚才的话并非没有可能,但现在皇上病重,我身份卑微,想要见一面都难。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皇上到底得了什么病,病情如何。”
“焉嫔近日就要临盆了,你和她年纪相仿,容貌也不输给她,也许只是因为家世……”
“想想她入宫不过一年多,就有了皇嗣,这后宫中谁能与她相提并论?如果她再生下皇子,皇上病愈后,东宫之位恐怕就难以预料了。”
怀中的暖炉已经不像刚才那么热了,抬头看了看天空,感觉这阴沉了好几天的皇宫,似乎快要放晴了。
“这些话你只能跟我说说,天也不早了,我得赶紧回去。吃过早饭后,我得去问问皇上的病情有没有好转。”
女子的头发高高挽起,发间点缀着精致的银白珠饰,素净的珠饰衬托出那根九头金镶血纹石的步摇显得格外华贵。她略显稚嫩的脸庞精致绝伦,眉毛淡雅,一双含着水汽的眼睛望着远方出神,未涂口红的嘴唇轻抿,轻声地呼出一口气。
裹在厚重袄子里的她,又披上了一件大得离谱的狐皮大氅,整个人缩进暖和的皮毛深处,只露出一张小小的脸。那手臂细得像枝桠,一手撑着腰际,另一只手则搭在门框上,因为快要分娩的缘故,腹部显得格外沉重。
她的身形本就娇小,如今挺着沉甸甸的孕肚,站在门旁不一会儿就显得吃力。
这时,一位年岁稍长的宫女从内室匆匆走出,急忙上前搀扶住她,同时对身后的年轻宫女斥责道:“你们这些不长眼的,主子这么大肚子了还站在门边,你们怎么不上前去扶?若是主子出了什么事,你们有几个脑袋赔得起?”
被斥责的宫女们闻言,不敢怠慢,纷纷跪下求饶:“焉嫔娘娘,琴漪姑姑,请您恕罪。”
面色苍白的女子,一手扶着琴漪,虚弱地说:“姑姑,别怪她们了。是我躺久了想自己走走,不让她们扶的。”
琴漪素来面善,尽管她在宫中资历老深得焉嫔信任,与宫人们相处也总是和蔼可亲,从未对人动过手。但若有人做出伤害主子的事来,她在宫中近十年的经历足以让人忌惮。
她目光如炬地扫过那几个宫女,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警告:“今日主子仁慈,不与你们计较。但记住了,要时刻记得主子的恩典,别忘了自己的身份。”
宫女们感受到琴漪的目光如芒在背,头也不敢抬,只能硬着头皮答应:“是,我们谨记姑姑的教诲。”
焉嫔的呼吸急促,痛苦地依偎在琴漪怀中,声音微弱而哀怨:“啊,姑姑,我的肚子里翻江倒海……”
琴漪尚未发令,宫女们已如影随形般退去。焉嫔如同断线风筝般倚靠在她肩上,身体蜷曲,连连呼痛。
“快去传太医!”琴漪的声音不容置疑,命令在寂静的空气中划过。
消息传出,焉嫔即将临盆,久静的皇城因此掀起了涟漪。
永福宫肃穆而华丽,伫立在层叠的宫殿深处。宫内侍从步履稳健,无一丝慌乱。坐在正殿上首的,是一位风韵犹存的女子,岁月似乎绕过了她的容颜,未曾留下痕迹。
她穿着暗红色的华服,绣着云间飞舞的凤凰,隐约可见。乌黑的长发被梳理得整整齐齐,头饰精美,银钗环绕,却都不及那支九头凤凰含珠金簪的璀璨。
一名宫女匆匆进殿,打破了殿内的宁静:“皇后娘娘,碧禧宫传来消息,焉嫔即将分娩。”
皇后的目光轻轻一扫,面无表情地望向来人,手轻抚着髻角,缓缓开口:“陛下那边,可有通报?”
碧波荡漾的禧宫内,一名宫女匆匆来报:“启禀娘娘,已经派人去通知皇上了。”
那位身着华贵衣裳的女子缓缓从椅上站起,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轻声道:“这几个月,宫中人人自危,今日终于可以稍解忧愁。准备轿辇,我要亲自去看望皇上。”
旁边一位侍女小心翼翼地问道:“娘娘不打算先去看看焉嫔娘娘吗?”
她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自然会去,不过要先与皇上一同前往。”
在隹国帝统治的第二十一个年头,冬月初八,寒风凛冽,皇宫中却传来了久违的喜讯。长久以来笼罩在阴霾之下的皇城,因为焉嫔为皇帝诞下了第四个皇子——皇九子,仿佛一切阴霾都被这股新生的喜悦冲刷干净。
焉嫔入宫不过一年多,便因皇帝的宠爱而迅速晋升,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她就怀上了龙种。她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皇帝的喜爱,因此得到了“温”字的赐号。在这十年间,无数女子进宫,却无人能如焉嫔般持续得到皇帝的专宠。
得知焉嫔为自己生下皇子,久病在床的皇帝竟奇迹般地恢复了些许体力,亲自下床去看望焉嫔。为了表彰焉嫔的贡献,皇帝下旨将她晋封为妃,并赐予“端”字,从此尊称为韩妃。
韩妃为皇帝诞下的皇九子让皇帝喜出望外,连带的疾病似乎都减轻了许多。于是,皇帝召见了朝中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大臣,共同商议九皇子的命名事宜。即便是当年皇后诞下太子,皇帝也没有如今这般费心劳神。
在昔日的岁月里,帝王对韩妃的宠爱,如同璀璨的星辰,无法掩饰。他与群臣商议良久,又征询了韩妃的意见,最终决定以“景齐”为名,赋予皇九子。皇族之姓宋,于是九皇子被世人称作宋景齐。
然而,好景不长,九皇子百日庆典刚过,帝王便再度病倒。虽然他坚持到了九皇子百日,却未能见证其周岁庆典。
赟缙二十二年,帝王驾崩,留下遗诏,传位给太子,并将九皇子封为辰王,享有亲王的爵位。遗诏中还特别提到,考虑到九子年幼,其母年轻,允许他们留在都城,不必立即返回封地。
按照惯例,新帝继位后,先帝之子领了封地、赐了爵位,便要离开皇城前往封地,除非有诏令,否则不得擅自入都。如今,先帝的遗诏,赋予了九皇子非凡的特权。
帝王驾崩后,后宫中的妃嫔,若无子女,皆需为先帝殉葬。有子的嫔妃,可随子同赴封地,或留在皇宫。只有公主的母亲,则需入华诃寺守孝三年,方可回宫。这是祖制,无人能违背。
新帝登基,皇后也随之成为太后。
大殿之上,女子端坐于高位,一手撑额,闭目轻揉着太阳穴,似乎还在为刚才殿内的喧嚣所困扰,眉头微微蹙起。
随着夜色的深沉,一位宫人带着明显的疲惫之色,步履沉重地穿过了殿门。她的声音低沉而尽职,向坐在高位上的太后报告:“太后娘娘,宫中各位娘娘的奴婢已经按照吩咐,全部送走了。”
太后缓缓地伸出手,从一旁的宫女手中接过了一只彩釉茶碗。她细心地掀开盖子,轻轻刮去了茶面上的浮沫,目光随着蒸腾的热气迷离了片刻,然后又将茶碗重新放回了原处。
“本以为先帝驾崩,新帝即位,这深宫之中能稍得宁静。谁知,哀家刚踏入宁惠宫,她们便纷纷前来,掀起了波澜。”太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
宫人示意旁边的宫女们退下,然后走到太后身边,轻柔地为她按摩着额头,声音柔和而劝慰:“太后何必与她们一般见识,她们愿意闹就由她们去。若是不愿相见,随便找个理由便能推脱。毕竟,过不了多久,她们就要出家为尼,宫中的喧嚣也就随之散去了。”
太后叹了口气,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沉重:“哀家岂能不知这些,她们之所以来闹,无非是为了逃避那三年的寺中生活。那些习惯了在宫中指挥奴婢的妃嫔,怎能忍受寺中的清苦。然而,她们来求哀家,哀家又能如何?祖制不可违背,那些无子嗣的宫妃,她们的命运早已注定。”
“确实如此,不是每个踏入这深宫的女人,都能拥有韩太妃那样的命途。”宫人低声附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