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美人心事

第226章缘分

美人心事 胤伊 2024-05-15 00:51
就在这时,太后娘娘的声音响起:“不必再寻了!”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这些宝物,各有其性子;越是珍贵之物,越讲究缘分!玄贞大师早有言在先,无缘者不可强留;或许它已被原主收回。”尽管皇子未能得到天授石,略感惋惜,但若无缘分,强求也是无益;只是玄贞师父匆匆离去,若能留下一言半语,又何需让大家如此焦虑?既然石头已不见踪影,难道还能逐一询问不成?在场诸位都是有身份之人,绝不会做出偷窃天授石这般不光彩之举,想来那石头多半是被玄贞师父自己带走了。
太后娘娘含笑而言:“也罢!我们的念恩公主已经得到了天下无双的兵器和舍利子;正如戒得大师所言,既有佛心又有能力;我们的承玺虽无绝世之宝,却也拥有了许多,足以称得上‘胸怀天下’,前途无量。”她目光转向承玺,见他将桌子中央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宝物,应有尽有。正当众人以为抓周礼即将圆满结束时,承玺却放下了眼前的众多宝贝,摇摇晃晃地走向沈璟。沈璟靠在桌边,伸手欲接承玺,却见承玺并未靠近他,而是坐在了沈璟旁边,专心致志地把玩着沈璟腰间的“九龙盘”玉佩,似乎对这玉佩情有独钟,恋恋不舍。
在沈璟的眼中,承玺总是那么有眼光。当他得知妹妹寻得一件宝贝时,便也怀着一颗寻宝的心,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宝物。那块九龙盘,乃是由上好的老玉雕琢而成,历经数代皇室传承,见证了曌国历代国主的荣光,无疑是件价值连城的珍品。见到承玺对这玉佩情有独钟,沈璟便轻巧地将其从架上取下,小心翼翼地挂在了承玺胸前的平安锁上。
就在沈璟为承玺佩戴好玉佩的同时,元静正帮承玺整理着衣着。不经意间,她发现小家伙怀中还藏着些什么,生怕那硬物伤到了他,便轻柔地取了出来。这一取,才恍然大悟,原来众人苦苦寻找的“天授石”,不知何时竟悄悄溜进了承玺的怀抱。
当元静取出那块天授石时,承玺显得有些不情愿。看到母妃似乎要夺走他的宝贝,小家伙不乐意了,扭动着小身子,又将石头小心翼翼地藏回了怀里。
承玺这副模样,引得在场的众人哄堂大笑。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何玄贞师父会悄然离去,显然是因为看到了四皇子将石头紧紧抱在怀中,不忍打扰这份童真。众人心中暗想,这位小皇子,无疑与他的妹妹一样,将来定会有着不凡的成就。
在那个被岁月温柔包裹的记忆里,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收获。承玺得到了神秘的“天授石”与盘龙玉,而念恩公主则获得了皓月游龙和舍利子,这些宝物如同命运的馈赠,让人心生欢喜。沈璟完成了抓周礼,将结果禀告了祖宗,仿佛是对传统的一次圆满致敬。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回想起这一天,总会感慨万千,生命中的许多转折,似乎都蕴藏在那不可知的宿命之中。
春节的喧嚣渐次展开,街坊邻里各展其庆,后宫亦自成一派喜气洋洋。初一,嫔妃们便至太后宫中,陪伴接见诸位大臣夫人;初二,她们便互访各宫,交换礼物,互道吉祥。今年的宸妃特别忙碌,她陪伴着远道而来的呼兰大王妃和即将出嫁的慈志敏,一直相伴至正月十五。彼此间情谊深厚,却也知道不久后各自要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因此更珍惜这段难得的相聚时光。
与此同时,男子们的聚会也不失热闹。沈璟、呼兰草原望以及七皇子几乎日日相聚,他们的话题重心在于筹备对冀国的征战计划,商讨战争期间的责任分配以及战后的利益划分。
随着盟约的顺利签订,两国使团决定在正月二十日离开曌国,踏上归途,开启新的合作篇章。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始,而这,只是故事的一个序幕。
在一片静谧的宫殿中,呼兰大妃轻声细语地对元静说道:“知悦这孩子,还望宸妃娘娘多加照拂,给您添麻烦了。”
归国的日期已然敲定,然而回国的队伍却人数减少。
元静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而充满安慰:“承睿和碧凌都对知悦情有独钟,他们将来会共同生活、学习,同食同住。绮罗姐姐尽管放心,知悦在这里,依旧是我们曌国的尊贵皇子。”
此次返国,呼兰国必将掀起一场剧烈的波澜。与历国七皇子早有准备的情况不同,呼兰国内潜伏的细作遍布各部族长之侧,无论是侦查还是清除,皆需耗费时日并承担风险。为了减轻知悦面临的危险,草原之王赫连徽与草原大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知悦留在曌国,这样更为稳妥。
元静对知悦的关爱与呵护,在呼兰时便已了然于心。她明白,元静对孩子们的善意与关怀,让她无需多虑。“我皇曾言,这场战争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便可将知悦接回。然而,想到要与知悦分别如此之久,我心中难免有些不舍。”
元静含笑着,轻声道:“现在你或许依依不舍,但将来,恐怕是我难以割舍。”她的声音里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不过,这只是一段旅程。等孩子们长大一些,他们就能常来探访了。”
两国的友谊如同他们的童年一般,纯真而坚固。从小培养的情谊,使得未来的敌对变得遥不可及。承睿和知悦的关系更是亲如兄弟,这份情谊,无疑是两国间深厚友谊的缩影。
“等到承睿和承玺都长大了,让他们在草原上驰骋,那时,他们便是我们草原上的王子,享有知悦所拥有的一切权利。”呼兰大妃的话语中充满了荣耀与期待,仿佛是在预示着曌国与呼兰国未来长久的兄弟般的互助与支持。这份承诺,不仅是一份友好的表示,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探询。草原已经展现了最诚挚的待遇,如果皇子们愿意来到草原,那便是两国人民、两个家庭,都将以亲人的方式相待。
元静眼中闪过一丝憧憬:“孩子们确实应该多走走看看,增广见闻。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期待,“或许有一日,我和陛下也能重游故地。”
尽管知悦在曌国享受着尊贵的待遇,但实际上,他也像是一枚棋子,被呼兰国主放在了曌国,以此作为牵制。但元静并不介意,她欣赏呼兰国主和王妃的坦率与真诚,她自己也深爱着草原的广阔与纯朴,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机会在那里畅游。
“若是我们一行人都去了草原,大妃可要忙碌了。”元静笑着说。
呼兰大妃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那才是最好不过!”她眼中闪烁着热情的光芒,“你们上次离开时用过的物品,我都妥善保存着。下次再来,一切依旧如故。”
在历史的长河中,两位女性主宰的深厚友谊,宛如一道桥梁,将两个国度的命运紧紧相连,似乎预示着两国关系的未来将走向更加和谐的境地。
那些充满欢笑的日子,人们总是渴望它们能够无尽地延续。然而,离别终究是难以逃避的现实。当一月二十日到来时,呼兰国的皇帝与历国的七皇子离开了曌国的土地,这不仅标志着一段欢聚的结束,更象征着两国未来众多合作的开端。
转眼间,曌国盛平五年的三月,冀国的朝堂上,几乎同时接到了来自历国和呼兰的挑战书。这一纸战书,仿佛拉开了一场长达一年零一个月的战火序幕。
战争初期,冀国的军民齐心协力,顽强抵抗着两国的联合进攻。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优势,成功地阻挡了敌军向皇城的推进。然而,随着战事的不断升级,冀国政府对百姓的苛捐杂税与两国军队宣称的“不屠城、不伤害冀国百姓、不破坏冀国一草一木”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反差逐渐改变了战场上的势力平衡,冀国的军队开始步步为营,不得不屡屡后撤。
在昔日的约定之下,曌国未曾向冀国派遣一兵一卒;然而,依据与呼兰和历国的盟约,曌国得以将大量战争所需物资输送给这两国。不满冀国内奸细横行,以陆家为首的商队倡导了一场名为“微利援盟友,全心助冀民”的民间援助活动。这些微利物资,无疑使曌国成为了呼兰与历国背后不可或缺的军资库。
那些商人,心怀对历、呼兰以及久受压迫的冀国百姓的同情,主动降低了自己的利润,全力支持友邦军队,共同谱写了一曲历史性的胜利赞歌,成为三国人民传颂的美谈。
“哈哈,陆尚书真是个有趣的人。他是如何说服那些商会的老狐狸们,让他们愿意如此卖力地参与这种无甚利润的生意?”自古以来,商人追逐利益,能在国难之时不发横财已属难得,更何况主动降价,实在令人费解。
“陛下,此番历国、呼兰与冀国的纷争,虽然冀国落败,但呼兰与历国虽得土地,我曌国亦获厚利,可谓是三方共赢。我们的商人确实看到了商机,国库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他们并未过多压低价格,反而借此机会清理了不少库存,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元静边说边为沈璟斟上一杯茶,面带微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