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穿越大汉来种田

###第2章 适应

穿越大汉来种田 奈何桥 2023-12-01 17:12



我原本以为汉朝的小学教育只包括诗书经典之类的内容,但当我翻阅了四兄的“教科书”后,彻底惊讶了。汉代小学的教育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诗书经典。首先,《史籀》是必学的课程,主要是学习篆书的书写。虽然那时隶书已经普及,但篆书依然流行,所以学习篆书是必须的。还有《八体六技》、《苍颉篇》这样的课程,甚至包括算术——九九乘法表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背熟的。而道德规范、歌舞音乐、礼仪等也是老师们极其重视的内容。十五岁的孩子要参加大学的考试,每年八月初一是考试日。遗憾的是,我们家的几个兄长都没有考上。我心想,如果是我去考试的话,哼,那些考官肯定不是我的对手!可惜,作为一个女孩,我虽然可以在家学习,却不能参加正式的考试。幸运的是,汉朝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我酷爱读书,父母对此也非常支持。然而,他们并没有打算送我去学校,这种重男轻女的做法,简直太过分了!


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悄然到来,池塘里的荷花也绽放了。我已经完全适应了汉朝的生活节奏。每天一早起床后,我会先梳洗打扮,然后去拜见问候父母。早饭过后,大约是食坐的时间(食坐,西汉时制,上午9:4510:30左右)。吃过早饭,阿翁便带着田奴下地干活去了,而阿母则忙着带领家奴打扫房间。中午是没有午饭的,一天只吃两顿饭。到了下午的下餔时间(下餔,西汉时制,大约15:0015:45),我们会吃晚饭。不过,对于像我这样身体瘦弱的孩子来说,零食倒也不缺,像饴糖、果脯、肉干、时鲜瓜果之类的,只要我愿意吃,阿母和阿翁都愿意给我准备。我,周小蔷,原本是个食量惊人的胖女孩。自从成为凌惠后,体重减轻了几乎一半。适应了这里的饮食后,胃口渐渐恢复,我很快就告别了之前的瘦弱模样,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强壮,个头也长高了。我再也没有生过病。阿翁和阿母看着我一天天恢复健康,非常高兴。他们谈到我以前经常生病,家里人总是忧心忡忡,害怕我病逝。然而,没想到我在一场大病之后,竟然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不仅没有丧命,反而越来越健康。看来,我的小命是保住了。阿母和阿翁商量着,想找个时机带我去西王母庙里,以感谢神恩。


每到午夜梦回之时,我常常会想到我周晓蔷的父母和家人,想到我的同学们、朋友们,还有大都市的繁华夜景,我的手机、电脑,还有网上的游戏……唉,那些都成了过去,这里什么都没有……但晚上睡觉时,我能听到虫鸣蛙叫的自然交响曲。这里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空气异常清新,水源清澈见底,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花草,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水和空气,环境比重庆好太多了。其实,我还挺幸运的。在重庆,我的父母视我如掌上明珠;在霸陵,作为凌惠,我的父母同样将我视为心肝宝贝。与重庆相比,这里还有一个优势——我拥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手足之情深厚无比,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疼爱我。


三兄精通武艺,每次他回家,我都会缠着他,要求他教我骑马和练习武术。我们家本是赵国人,燕赵之地自古以来崇尚武勇,民风彪悍。虽然我们迁居霸陵,但这种崇武的精神仍根深蒂固。在汉代,尚武的风气也十分普遍。学习一些武艺对我来说是好事,练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我的身体也大有裨益。我跟三兄提了几次,他最初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然后,我和三兄一起去说服阿母,再由阿母去说服阿翁。阿翁最终也同意让三兄教我武艺。


但我一个人练习是不行的。三姊和四兄看到后,竟然有些嫉妒。阿翁不愿偏心,最终决定让我们三个一起跟着三兄学习武艺和骑射。在重庆时,我也曾想学习武艺,但那时只能花钱去武馆,时间受限,似乎也没学到什么。而现在,却能在兄长的亲自指导下在家中学习,这种体验截然不同。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句话对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三兄教我的时间并不多,他的假期有限,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在练习。我们都在学习武艺,但显然,我学得更快更好。这与我以前的基础有一定关系。我的武艺甚至超过了三姊和四兄,尤其是骑术,更是明显比他们强。在阿翁和阿母看来,我天资出众,超越了三姊和四兄,他们对我的宠爱更甚。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我已经能够在家中后院和田间地头上自如地驰骋,纵马跳跃,如飞似箭。一天晚饭后,阿翁看着我,有些担忧地问:“你一个女孩子,天天骑马练武,这学来有什么用处呢?”我笑着回答:“我要去考女骑,国家会给我俸禄的,我就可以挣钱孝敬阿翁阿母。将来我还要去打匈奴!”阿翁摇摇头:“女骑不是用来打仗的,她们只是为皇后做仪仗用的。再说,能考上的人数很少,你考上的机会不大。即便你真的考上了,你也不可能去打匈奴。”他脸上的微笑渐渐消失,表情变得严肃,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沉痛:“我们家在赵国时,家乡曾被匈奴侵掠,很多童年的朋友都被杀害或掳走。匈奴人残忍无情,他们不仅掳走我们的女人,还抢走粮食,烧毁村庄。我还有一个妹妹,也就是你的姑母,也被匈奴人掳走了,至今生死不明。”


我惊讶地问:“我还有一个姑母?”阿翁点点头:“是的,我们家里原本有四个兄弟姐妹,我是长子,最小的是你姑母凌嫣,当时她才十一岁,只比你大一点。我和你三叔曾拼命追赶,想救她出来,但最终……”阿翁的声音哽咽了下。他接着说:“你祖母就是因为你姑母被掳走后悲痛过度,病逝了。我的叔父,也就是你们的叔公,同样被匈奴人杀害。你的三叔后来参军,但从此一去未归,生死不明。我们家与匈奴有国仇也有家恨。所以我全力支持陛下组织军队反击,为我汉家报仇!我们也要让匈奴人尝尝失去亲人的痛苦!”阿翁的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长安的人市里有胡奴胡婢卖,很多人都买回去狠狠折磨。你的二兄和三兄都加入了军队,只是二兄被派到了不明的地方,我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去打匈奴。”


我默默听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在阿翁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家族的悲痛,也理解了他对我的关切和担忧。


我充满信心地说:“我要考上女骑,去打匈奴,既为国家报仇,也为我们家族报仇!如果姑母还活着,我一定会把她救回长安。我还要成为侯爵,甚至成为宰相!”阿翁听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军队里是不招女性的,何况封侯拜相。虽然有女侯爵,但女宰相却是闻所未闻。你这个小女孩,真是天真!”


在平日的闲暇时间里,阿母和嫂嫂、姊姊教我女红,比如织布、绣花、制衣等技艺。她们还教我歌舞,这是男孩女孩都需要学习的技能。汉人在宴会上常有歌舞表演,宾主同乐,不会歌舞可就不行了。我学得很快,似乎在这方面有些天赋,不过我不确定这个天赋是来自凌惠还是周晓蔷。我最喜欢的时光是嫂嫂教我读书。我们家的小楼上有一个书房,我经常去那里阅读。那些书要么是竹简,要么是绢帛制成,全部都是手抄本,价钱昂贵,而且重得惊人,三五册书我就抱不动了。一本书的价格可能是普通家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过,四兄和我都爱读书,阿翁和阿母也是出身书香门第。看到我们喜欢读书,他们也不惜财力,为我们买了许多书籍。每天下午,我都会去书房阅读,嫂嫂常常陪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意思,我就请教她。


晚饭后,四兄放学回家,天色未暗时,兄姊会带着我和一群玩伴在晒坝上玩耍。我们在那里玩各种游戏,直到天色渐暗,阿母才会叫我们回家睡觉。逐渐地,我对汉代的生活习俗和礼节越来越适应,甚至开始习以为常。我在想,如果现在我回到重庆,我所学会的这些古代生活习俗肯定会让父母大吃一惊,也许还会有历史专家找我了解汉代的风俗呢。但唉,穿越这件事,没有回程票,一去不复返。其实,我的穿越经历还算不错。虽然没有穿越到大富大贵的家庭,但哪个朝代的王公贵族又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呢?这种运气比中彩票还难。我的家庭虽不富裕,但也算小康之家,不愁吃穿。最重要的是,我没穿越成奴隶或贱民,算得上是良家子弟。父母和兄姊们对我充满爱怜,生活惬意,我还能重新体验一次童年,这已经是足够幸运的了。人不应该太贪心,总想穿越就遇见高帅富或者皇帝,这未免太不现实了。就凭我现在的家世和容貌,想俘获皇帝的心,肯定是痴人说梦。平淡的生活其实也不错。


我们所在的地方叫做霸陵中元里,位于长安东南方,附近还有长陵邑、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等地,这些都相当于现在的县级行政单位,人口有好几万。从这些信息来看,现在应该是汉武帝的时代。在古代,人们不会知道皇帝的谥号,因为谥号是死后才加上的。父亲从不直接称呼皇帝为皇帝或今上,提到他时,有时称他为钜公,有时则称为县官。钜公?县官?这个称呼真是有趣。原来汉人并不总是称呼皇帝为“皇上”或“皇帝”,而是用这样的名号。我不由得想象,既然我来到了汉朝,而且还是在汉武帝的时代,我会不会有机会见到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呢?但是转念一想,这样的机会似乎太渺茫了。在我的生活圈子里,除了几个乡老、亭长、里长乡啬夫之类的小官,我连霸陵令都未曾一见,更别提皇帝了。我们家只是普通百姓,父母双方都没有官职,怎么可能有资格见皇帝?


“算了,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却是骨感的。”我自言自语道,心中却不无一丝希望。“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阿母曾说,我三兄有封侯之命。等他封侯,或许我们就能见到皇帝呢。但那会是多少年后的事情呢?”我叹了口气,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不确定。


在汉朝,国家对百姓的控制比我们二十一世纪要严格得多。出门几十里都需要有证明,没有户籍的人简直寸步难行。时常有可能被官府抓起来充作官奴。即使官府没抓你,也可能被其他良民抓到,到头来还是要卖给官家,做一辈子的官奴。等到老了才可能被放为良民,但那时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沉思的时候,我听到母亲的声音在厨房里响起:“别总是想着那些遥不可及的事。来,帮我准备晚饭吧。”我微笑着站起身,心中的梦想暂时放下,回归到这个简单而温暖的现实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